乡村特别是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见证,是活着的文化遗产。同时,在现代社会,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建设是任何一个国家迈向现代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广大乡村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自然村特别是传统村落消失是特征之一。据统计,中国自然村正以平均每天80到100个的速度消亡,本世纪前10年已少了90多万个自然村,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
“城镇化是大趋势,但传统村落保护速度远赶不上毁坏速度的现象亟须纠正。”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琛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村度过,至今已探访100多个传统村落。他将城镇化对传统村落保护带来的挑战归结为3个方面:
一是传统村落因村民迁出而出现衰败。精准扶贫异地搬迁安置让越来越多村民进城落户或另盖新房,原来居住的村庄及建筑长期无人照看、修缮,逐渐残破倒塌。
二是村民缺少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的意识和意愿。他举例说,云南西北部一个白族聚居的传统村落,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精美建筑,但很多村民为了娶媳妇,把雕刻着精细图案的门窗换成现代的铝合金材质门窗。
三是对传统村落不规范修缮容易造成“二次破坏”。一些传统村落修缮交由外来施工单位完成,使用材料、建筑修缮理念等采用城镇建设思路,不仅破坏了原有风貌,还易造成“千村一面”。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在提升自然村落功能基础上,保持乡村风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保护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居。
“只有让村民真正看到传统村落价值,他们才会转变观念。”作为乡土遗产保护专家,罗德胤的团队已经完成云南元阳县哈尼梯田村寨蘑菇房修缮、湖南会同县高椅村私塾改造图书馆、贵州黔东南州黄岗村吴家老宅修缮和禾仓民宿改造等传统村落保护改造工程。“当开设的图书馆、咖啡馆、民俗等形成一定经济规模后,村民看到了传统村落的好处,自豪感和认同感获得提升,很多原本打算离开的人选择留下,开始保护和修缮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