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乡村旅游热度不减。无论是国庆、春节长假,还是周末、五一这样的短假期,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到乡下、村里体验一番。
但是乡村旅游去得多了,往往游客会出现“审美疲劳”。千篇一律的“传统民居”,无非是新建的复古民房,放上几件破旧不堪的农具,各地雷同的“农家饭菜”,也无非是猪肉、鸡肉来上一桌。而且很多经营者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农家乐。游客去了除了吃点饭,就没有更多的旅游项目了。
而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客人吃一顿饭就走,停留时间短、回头客少,难以形成持续性的收入,在同质化竞争的大背景下,赚钱更难了。
出现这样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乡村的旅游没有吸引游客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乡村文化。乡村旅游必须要激发乡村文化的内在活力,让它们变得有现代意义上的“实用”价值。
在台湾南投县埔里镇,有一个名为恒吉的宣纸村,历史上出产宣纸质优价廉。但是因为机器造纸的冲击,变得凋零。后来这个村子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恢复了传统的手工造纸厂。一方面,游客可以进来参观传统造纸工艺,有专门人员全程讲解,另一方面,游客还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宣纸。
与此同时,这里不仅出售各种高端手工宣纸,还把手工纸做成诸如帽子、围裙等各种实用的文创产品。当游客体验到手工纸的魅力,回去时都会选择一些礼物。
如今,这里的手工宣纸,以及文创纸制品也得以再次畅销。仅仅是最普通的宣纸,售价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高出十倍。类似的还要传统的竹编技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把二维码用竹子进行定制,没想到立刻引爆市场。现在一个竹编二维码,能够卖到近千元。
“激活”传统乡村文化,不仅能让历史和文化变得鲜活起来。让传统的东西“恢复”或者赋予新的现实价值而被消费者接受,进而得以保留和传承,产生的“实用物品”,能够增加乡村旅游的收入。一些吸引消费者的体验式项目,更能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形成二日经济。
而且“活”起来以后的很多产品,本身就能够形成一个小产业链。产业链又能延伸出无尽的创意,从而避免与其他地区出现雷同。
激活乡村文化,造就“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全方位发展,乡村旅游也就能够更上一层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