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小镇——传统的东方文化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2-22 11:40:11
核心提示:  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据《华阳国志巴志》:园有方翡,香茗记载,中国人工栽培利用茶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茶在日常生活
  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据《华阳国志·巴志》:“园有方翡,香茗”记载,中国人工栽培利用茶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人们首先把其当成饮料,用茶的自然功能,用以清神益智、助消化等。

  另外茶的又一重要功能是精神方面的。人们在饮茶过程中讲求的享受,对水、茶、器具、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种茶事活动中去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沟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会友。茶本身存在着一种从形式到内容,从物质到精神,从人与物的直接关系到成为人际关系的媒介,逐渐形成传统东方文化一朵奇葩——中国茶文化。茶的特殊自然功能使茶文化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占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timg (16)

  在中国古代,文人用茶以激发文思;道家用以修心养性;佛家用以解睡助禅等,物质与精神相结合,人们在精神层次上感受到了一种美的熏陶。在品茶过程中,人们与自然山水结为一体,接受大地的雨露;调和人间的纷解;求得明心见性回归自然的特殊情趣。所以品茶对环境的要求十分严格: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宫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

  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渲染衬托不同的主题思想,庄严华贵的宫廷完好;修身养性的禅师茶;淡雅风采的文土茶,都有不同的品茗环境。对于再现生活品茶艺表演,不同类型的茶艺要求有不同风格的背景。主题和表现形式的致,通过背景衬托,增强感染力,再现生活品茶艺术魅力。在茶文化的挖掘研究中,何种形式的环境适合茶艺表演尚有必要探讨。背景中景物的形状,色彩的基调,书法、绘画和音乐的形式及内容,都是茶艺背景风格形成的影响因子。

 
  十大名茶产地:

  名茶之首:西湖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

  名茶之二: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今属苏州市)太湖洞庭山。

  名茶之三: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

  名茶之四:庐山云雾茶,产于巍峨峻奇的庐山。

  名茶之五:六安瓜片,主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

  名茶之六:君山银针,君山茶产自湖南岳阳县君山。

  名茶之七: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土特产之一。

  名茶之八: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

  名茶之九:安溪铁观音,产于福建省安溪县。

  名茶之十:祁门红茶,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

timg (17)

  茶文化旅游是现代茶业与现代旅游业交叉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属于旅游产品分类中主题文化旅游的一种,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综合开发,是具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是旅游活动中的一种高级阶段。就如旅游是人们的一种高层次需要一样,它是一种旅游活动的发展阶段。对旅游开发经营管理者来说,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先进的旅游开发经营管理思想和理念,是一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

  对政府部门来讲,是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保护自然和社会环境,保护原生和谐的传统文化,发展地区经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让居民和旅游者在受益和休闲活动中得到教育,并自觉地保护茶文化资源的生态经济学社会系统工程,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

  对茶叶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来说,是从生态、健康、科学立场进行茶叶资源的深层开发,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点探索茶叶生产模式,探索茶叶发展的新路子,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茶叶发展的新领域。

  据悉2016年7月,国家住建部、财政部和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而虔心小镇,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建设茶旅结合文化特色小镇的思路,可谓意识超前。
 

本文标题: 茶文化小镇——传统的东方文化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79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