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杨桥古村:天人合一是乡村生长的逻辑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2-26 09:10:27
核心提示:  黛瓦粉墙砖木砌,雕花窗棂板排门;青砖铺街人字形,风雨兼程留足痕800年历史的杨桥村,水网交织,石桥处处,河道上飘荡着小
  黛瓦粉墙砖木砌,雕花窗棂板排门;青砖铺街“人”字形,风雨兼程留足痕……800年历史的杨桥村,水网交织,石桥处处,河道上飘荡着小船,酒坊里叫卖着老酒,村民们肩扛着锄头,带着落日余晖回家去……

  杨桥村位于太湖、滆湖(又称西太湖)之滨,始建于南宋,是自然环境孕育的宠儿。村庄三面环水,因水而生,依水而建,水系把古街、古宅、古桥连接在一起。张仙浜、朱家浜、观音浜,南杨桥、东虹桥、西虹桥、庄基桥,杨桥北街、杨桥南街、杨桥西街、杨桥东街、桥南西街,河浜、桥梁、街市是杨桥村地图上的主角。

timg (3)

  自然环境决定了杨桥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人多田少,陆地交通困难,水路十分发达,杨桥头船成了这里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从前,杨桥人不管男女,都会摇船、撑船。”老杨桥人唐祖厚告诉记者,造船这门手艺,也是杨桥人的特长。与其他苏南商船不同,杨桥头船造型奇特,船头两侧各有一只尖角伸向前方,因而又名“羊角船”。制造杨桥头船,必须选用上等木料,从船头到船艄要用通条长杉木,中间不能拼接,船的中舱底部由三块板料铺成,每一块长度至少1.8米。

  纵横的水路使杨桥村成为重要的江南商埠,南杨桥曾为武进南门的门户,有“介宜阳之邑,通南北之衢”之称。杨桥商贸经济兴于明清、鼎盛于清末民初。元末明初时,一条杨桥街,有饭馆、绸布庄、南北杂货、国药、木行、竹器、银匠店、肉庄、糟坊等各行各业商号店铺400多家。每天,常州、无锡的船只往来,千余米的石驳岸壁间,牛鼻孔系缆石上拴满了大小船只。到了清代中期,杨桥成了江南行省常州府西南部的重镇,数万人居住于此,舟船迤逦,一河渔火,十里歌声,被称为“太湖首镇”。杨桥村的总体布局带有典型的江南商埠特色:水街相依、交错有序,房屋滨水而筑、前街后店、前商后宅。

  世易时移,漕河改道,常漕公路开通,自1958年起,杨桥的发展慢了下来,却在沉淀中保留了江南水乡古村落的基本面貌:500余间、1.3万平方米的明清、民国传统建(构)筑,千余米完好的石驳岸,一纵多横“丰”字形的街巷体系。村庄的整体格局依然是“三浜四桥环五街”。建筑、街巷、码头都不大,皆是宜人宜居的尺度。比如老街巷,主干道是南北向的长街,总长730米,多条巷弄向外延伸。老街宽不足2米,铺设着“人”字形的青砖,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平房和二层楼,两边楼上的居民伸出双手几乎可以隔空相握,最窄处为“一线天”。

  今天,杨桥人仍以务农为主,村里仅有一家生产文化体育用品的轻工企业。造船已由主业转化为非遗,“羊角船”也转化为工艺作品。前几年,杨桥人陈仲华用祖传技艺和优质木料打造了两只结构、形状相同的“羊角船”,保存在常州市工艺美术学院里。

  杨桥另一非遗是由民俗转化而来的捻纸。捻纸有600多年历史,工艺复杂,需经设计、选材、裁剪、上浆、刮浆、压制、折叠、捻制、拼装、组合等10道工序,才能手工捻成各种题材的作品。捻纸作品造型夸张、色彩鲜明、构图古朴,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杨桥捻纸还指集舞蹈、乐理、祭祀为一体的民间风俗。捻纸作品不出售,只在做寿、上梁、祭祀和丧事等仪式中作供品用,供奉之后烧化,烧化时,捻纸匠要穿上专门服饰,戴上面具,围着火炉翩翩起舞。今天,杨桥捻纸的传承人依然谨守不售卖的古训,作品只供收藏之用。

timg (4)

  800年,杨桥的村落文化在积累,有时也在失去。唐祖厚带着记者到南杨桥下,指着地上被踩踏得光滑锃亮的石头门槛说,杨桥村本有4扇巷门,建于清朝。动荡年月,为保护村民安全,村里的商家联合起来,在东西南北主要街巷的尽头建造了巷门,天亮开启,天黑关闭。周边一带的村庄里,唯有富庶的杨桥村有巷门。1949年后,天下太平,村民便拆除了巷门——那时人们还普遍缺乏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识。

  800年风雨侵蚀,杨桥村房屋受损、路面坑洼等现象严重,大量乡土资源面临威胁,村庄发展也受到限制。为此,当地政府编制《常州市杨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提出以“诗意江南·水墨杨桥”为定位,将杨桥建成具有“原生文化、原真生活、原貌村落、原味体验”的原生态乡村风情体验旅游区。

  “规划”依据的正是杨桥的传统村落价值:枕河而居、古朴风雅的江南水乡;三面环水、河巷相依的传统格局;保存完整、明清时期的商埠遗存;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规划”要做的正是保护杨桥的自然环境,包括保护水体、田园风光;保护“三浜四桥五街多节点”的总体格局及其各要素,如传统街巷、传统河道、传统建筑。此外,杨桥村的传统技艺、传统饮食、传统体育、民间信仰、传统舞蹈、民间传说以及生活习俗、历史人物故事等都在保护之列。

  保护与发展,看似矛盾,其实相辅相成,正如杨桥的水系,看似限制了村落,其实造就了历史名村。(文/网络)
 

本文标题: 常州市杨桥古村:天人合一是乡村生长的逻辑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81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