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小而美”“特而强”“聚而合”“活而新”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2-27 09:21:30
核心提示:  浙江的特色小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建制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园区(工业区、开发区、高新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
  浙江的特色小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建制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园区(工业区、开发区、高新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风景区,而是指相对独立于市区(一般位于城乡接合部,具有交通、信息、物流相对便利的条件),以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为建设理念的新型的空间组织形式。

  与传统的行政建制镇相比,它突出的是产业特色;与传统的产业园区相比,它还拥有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而与传统的风景区相比,它又多了产业、社区色彩。所以,它是非镇非区、亦镇亦区,是多重功能的有机融合,是创新发展的崭新平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从形态上看,它“小而美”。“小”是指它的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千米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千米左右;“美”是指所有的特色小镇都以建成3A级以上景区为目标(主要考虑宜居宜业的舒适性),其中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体现在文化上,“小”指的是特色小镇展现的是区域文化,是文化形态的一个浓缩和集中展示;“美”指的是小镇根植当地历史文化而建,处处体现文化元素和文化灵魂,独具人文精神之美。

  由此而新生的小镇特色博物馆、陈列馆、展示馆等,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的理念,特别是龙泉青瓷小镇的青瓷博物馆、常山赏石小镇的奇石展览馆充分展示了小镇“小”而“美”的文化魅力。

  从产业上看,它“特而强”。“特”是指每一个特色小镇都围绕做强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文化等八大万亿产业的目标,根据自身基础条件,选择其中一个产业或一个产业的一个方面作为主攻方向,实现错位发展,而不是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强”是指围绕产业升级、走向中高端目标,加大投入力度(一般要求投入强度为每个特色小镇3年投入30亿~50亿元),建好公共平台,引进高端人才,打造领军企业(俗称“行业单项冠军”)。

  体现在文化上,“特”主要是指文化产业的主题专属性和可识别性明显,如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刻、文房、青瓷、宝剑等十大历史经典产业在浙江拥有千年以上历史传承,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结合现代创意,焕发其青春活力;“强”是指通过依托青瓷、丝绸、茶叶等特色小镇建设,引领某个领域的文化发展潮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高地。


  从功能上看,它“聚而合”。“聚”是指每一个特色小镇必须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合”是指这聚集的四大功能并非互不相干、生硬相加,而是有机融合、不可分割。体现在文化上,“聚”是指文化应当亦必须成为特色小镇的“内核”,尤其注重发掘当地优秀文化资源,提炼蕴含其中的精神和价值,彰显独具魅力的区域文化内涵;“合”指文化功能要与产业发展、社区服务、旅游展示等功能相融相合,充分发挥四位一体综合优势。如磐安江南药镇,其产业发展依托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其旅游开发依托古茶场建筑群,其社区服务依托茶文化体验,无处不体现文化的聚合作用。

  从体制上看,它“活而新”。“活”是指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依然保持浙江传统的市场优势;“新”是指不搞传统的行政审批制,采取宽进严定、动态培育的创建机制,政策上激励先进、倒逼后进、淘汰落后,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体现在文化上,“活”是指特色小镇的文化建设要根据不同的主导产业和文化禀赋,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新”是指文化产业的投入采取多种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色小镇文化事业发展,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共赢的承载平台。

  如宁波的特色小镇管理体制各不相同,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江北动力小镇依靠企业为主要力量开展文化建设,前洋E商小镇结合宁波电商城重大产业功能平台建设,打造线上文化功能区高地,半边山滨海旅游、海洋渔文化小镇则紧扣海洋经济国家战略,依托渔业管理模式开展渔民文化建设。

 

本文标题: 特色小镇:“小而美”“特而强”“聚而合”“活而新”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83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