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农村就业 推进乡村振兴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2-28 09:35:53
核心提示:  进入本世纪以后,整个中国的农村、农业、乡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0年,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达到4.9亿人,比欧盟的总人口
  进入本世纪以后,整个中国的农村、农业、乡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0年,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达到4.9亿人,比欧盟的总人口还多。截至目前,已经降至3.6亿人,减少了1.3亿人;农业就业人数也从2000年的3.62亿人降至目前的2.15亿人,减少了1.47亿人。一方面保持了农业持续增长,年均增速为4.0%,在世界上也是最高的农业增长率。

  同时也从农村地区以农业为主转向非农为主。因此,整个中国乡村振兴实际上是从量变到部分质变,再从量变到质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一直保持在7%左右,这也创下了中国历史记录,也创下了世界历史记录,这表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大幅提高的。这可能是今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从促进农民就业创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角度,提5点体会和建议。

timg (10)

  第一,新产业新业态为农民创造新的就业空间。

  这个空间的含义从原来的“土地空间”进一步扩展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空间”,特别是“走出去”以后,又会形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是重塑中国农村经济地理,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现在农村每百户的家庭汽车保有量达到了17.6辆,这相当于五六年前的城镇水平(2011年为18.6辆),摩托车达到65辆,大大高于城市拥有辆(2016年为40辆),机动车规模达到每百户83辆,也高于城市48.6辆。因此,农民活动范围在迅速扩大,创造就业的空间也在迅速扩大。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整个农村劳动力向着职业农民、知识农民、现代农民的方向转变。

  第二,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返乡创业的新高潮。

  这个高潮会对农民的就业创造新的条件,使农民从打工者转变为创业者,进而发展为职业农民。农村在原来的本地创业者的基础上,也会增加一部分外来创业者和返乡创业者,进一步扩展农民的创业空间,而且这些创业空间将会形成巨大的市场主体。中国目前的市场主体注册户已经达到了9000万户,虽然我们还不是特别清楚在农村的市场主体户发展到什么程度,但这本身也会给农村创造就业。

  第三,不断提高多样化人力资本投资水平。

  农村的教育投入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提高农民本身的发展能力,进而也会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今后要通过农村教育、农民培训等不同形式,推动传统农民、兼业农民向知识农民、现代农民转变,不断提高生产能力。

  第四,进一步为农民开拓新的就业渠道。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打造“一小时城市群”和“半小时商业圈”等,这种交通革命也会创造更多的创业与就业机会。最重要的还是要继续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我们知道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是7%,但是我们还没有口径去计算农村非农业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我想会高于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而形成整个农民劳动生产率。如果我们假定今后农业劳动生产率能够保障持续在5%以上,我想这个变量经过积累也会发生质变,更会进一步提高农民的非工资性收入或者说农业收入。

  第五,乡村旅游业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今年,全国旅游人次将会超过50亿人次,农村几乎就占了一半,像浙江就是把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因为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京东和阿里巴巴等电商正在向农村广泛渗透,也为农村创业就业提供了条件。因此,我认为乡村振兴方面,还是需要多措并举。

  上述五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如何避免可能会出现的农村衰败问题。(作者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本文标题: 创造农村就业 推进乡村振兴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85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