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大多卖给了不远的城里人,开发商的腰包越来越鼓,当地地方财税收入也有增长,可多少农民真正获益了?
近来,几位乡镇长朋友特别忙,见面不约而同地讲正在紧锣密鼓筹划今年本地特色小镇,这成了当下县乡干部交流的时髦语,特色小镇真有那么巨大的魔力吗?
大概始于三年前,很多地方刮起了一轮建设特色小镇风。笔者曾参观了一些建成和在建的项目,看罢内心无限惆怅,多次欲言又止。毋庸讳言,特色小镇建设改变了当地的人居环境,卫生整洁了,交通便捷了,房子变新了。然而,农民也被逼上楼了。原来的居所被拆掉,房前的绿树成荫,屋后的油油青菜,狗猫嬉戏、群鸡追逐的热闹景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是栋栋封闭严实的高楼。
土地被迫流转。原来是村里年轻人外出务工,年纪大一点的人在家耕地,一年收入的粮食和蔬菜可以自足,余者可以到市场上销售,一家人生活无忧,很多户已达小康。搞特色小镇占地少则几千亩,多则数万亩,圈地之猛令人咋舌。可实体产业比较一般,安排本地就业数量寥寥。
如此,农民的家庭收入到底增长了多少呢?与就业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色小镇内房地产日益火爆,可房子大多卖给了不远的城里人,开发商的腰包越来越鼓,当地地方财税收入也有增长,可多少农民真正获益了?
新建的特色小镇到底好在哪里,我不停地扪心自问,也在苦苦寻求答案。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决胜全面小康,开启新征程”的伟大号召,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是关键,脱贫攻坚是重点。所以,特色小镇的建设,应该多为当地农民考虑考虑,别只顾地方政府当前形象,忘了大众的长远利益!(文/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