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小城镇规划编制九要点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3-31 16:06:55
核心提示:  2017年3月23日至2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浙江省德清县召开全国特色小镇培训会。会上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冯新刚副院长作为培训
  2017年3月23日至2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浙江省德清县召开全国特色小镇培训会。会上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冯新刚副院长作为培训专家,简明阐述了小城镇规划编制的要点,为县市及建制镇政府管理者和规划编制人员提供了最新的小城镇规划建设理念与技术参考。

  会上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冯新刚副院长,以突出小城镇区别于城市的特色为出发点,从产业布局、乡村田园环境、整体格局、建设强度与街坊形态、商业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与交通设施、绿地和开敞空间、镇容镇貌、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等九大方面,简明阐述了小城镇规划编制的要点,为县市及建制镇政府管理者和规划编制人员提供了最新的小城镇规划建设理念与技术参考。

 
 
  一、产业布局

  1.统筹安排用地指标和空间布局

  (1)从县域层面统筹安排产业用地指标和空间布局,引导布局适度集聚;

  (2)有条件发展产业的镇要预留发展空间和用地指标,避免来了企业无地可用。

  2.提高工业用地建设强度

  (1)不宜将工业园区作为小城镇现代化标志进行打造;

  (2)设定工业用地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下限,绿地率不宜超过10%,产业集中地区内部道路红线宽度不宜超过15米;

  (3)整理闲置企业用地,适度引导企业集中。

 
 
  二、乡村田园环境

  1.保护山水田园,修复生态环境

  (1)保护山水格局,城镇建设与环境统一;

  (2)预留视线通廊,做到显山露水;

  2.全域协调统筹,建设美丽乡村

  (1)提出镇域乡村建筑风格、色彩与形式的管控要求,保护乡村传统格局与历史空间,促进镇域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

  (2)通过对乡村的农房、公共空间进行改造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山水秀美、设施完善、生活便捷的美丽乡村。

 
 
  三、整体格局

  1.顺应山水,契合地貌

  1.1水网地区小城镇

  水网地区的城镇,应顺应原有水系形态进行布局、营造多样滨水公共活动空间,避免城镇建设强行对河流水系截弯取直、填河围湖。

  1.2山地、丘陵地区城镇

  山地、丘陵地区的城镇,应顺应地势,建筑随地形条件布置,避免城镇建设削山平地、破坏地形起伏。

  1.3平原地区小城镇

  (1)宜采取相对集中布局方式,避免侵占耕地;

  (2)保留镇区内部林地、池塘等自然资源,建设为公共开敞空间。通过防护林带或生态廊道的建设,将外围农田等自然要素引入镇区内部,构筑平原地区小城镇特色的风貌。

  2.用地混合、新旧区协调

  (1)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的适度混合,推进产镇融合发展。避免采取功能分区的方式割裂小城镇生产、生活空间。

  (2)镇区规划建设应延续原有的格局和肌理,协调好新老镇区的布局关系和风貌特征,避免新老区各自为政。

  3.路网格局合理

  3.1顺应地形,延续肌理

  (1)滨水地区的路网要顺应河流走向,随水岸线布局。

  (2)山地、丘陵地区路网要顺应等高线布局,人行步道可采取垂直等高线布局方式。

  3.2提高路网密度,增加支路和巷路

  小城镇居民绿色出行特征明显,日常出行以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为主,步行出行比例达50%,对支路和巷路需求高,需增加路网密度,小城镇的道路网密度不宜低于12km/km2(不含巷路),道路间距以100-150米为宜。


 
 
  四、建设强度与街坊形态

  1.控制建设高度与强度

  2.推行开放式街坊住区

  (1)住区不宜设置封闭围墙,实现破墙透绿、设施共享,增强小城镇的活力和亲切感。

  (2)街坊内部以巷路相连,注重公共交往空间的打造,增加居民交流交往。

  3.建设小尺度街坊住区

  小城镇应以小尺度的街坊住区为宜,以100-150米的道路网间距划分街坊住区。
 
 

 
 
  五、商业与公共服务设施

  1.商业有序布局

  1.1商业布局因类制宜

  (1)商业街(包含底商)——以服务小城镇生活或旅游功能为主,应结合生活性道路布局。

  (2)集贸市场——应在镇区边缘单独设立,临近对外交通和镇区生活性道路。

  (3)区域商贸中心——应结合对外交通性道路布局,与生活区域保持一定距离。

  1.2管控商业店铺,防止无序蔓延

  (1)根据小城镇区位、性质、规模、空间形态等,统筹布局商业用地,适度控制规模。

  (2)鼓励有条件的重点镇、特色小镇建设综合服务体。

  1.3引导底商业态

  (1)保护传统商业业态。除满足居民日常需求外,商业业态还应与娱乐消遣、地域特色体验、旅游等活动相结合,构建独具地域特色的业态形式。

  (2)在居住区集中的区域,限制底商经营具有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的商业类别。

  2.公共服务设施充实完善、集约高效

  (1)营造20分钟生活圈。要充分尊重居民出行习惯,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体等设施。

  (2)完善公共服务功能配置。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

  (3)集中设置行政办公、文化健身等设施,充实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内容。

  (4)鼓励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多功能混合。

 
 
  六、道路与交通设施

  1.打通断头路,过境公路宜改线

  (1)打通断头路,形成完整的路网,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2)控制小城镇用地沿过境道路布局,有条件的镇应将穿镇公路改线至镇区路网的边缘。

  2.街道尺度适宜

  (1)优化道路断面设计,道路宽度要适宜,两侧建筑要合理退线。

  (2)生活型道路高宽比以1:2左右为宜,不宜低于1:4;传统街区的街巷高宽比则更大。

  3.完善设施建设

  (1)实现路面的硬化平整,完善信号灯、路灯等设施,结合街道空间设计停车位。

  (2)通过道路绿化、街道家具等进行各类交通行为的分隔,设置小广场、休闲长廊、茶座等供居民使用。

 
 
  七、绿地和开敞空间

  1.各类绿地灵活布局,方便可达

  (1)因地制宜安排不同尺度的公园、广场、街头绿地等;

  (2)绿地服务半径宜为150-300米,确保居民步行5分钟能够到达;

  (3)结合宅前、道旁、树下、桥边、街头巷尾等空间布局小片绿地。

  2.公园广场尺度适宜,多元利用

  (1)提倡建设节约型绿地,规划建设尺度适宜的公园广场,严格控制大草坪、大广场、水景喷泉等形象工程;

  (2)鼓励建设满足居民休闲、交流、健身、举办活动、科普等多元需求的复合功能型绿地广场空间,通过布置儿童游乐、健身、座椅看台等设施丰富各类绿地广场功能。

  3.乡土特色,生态建设

  (1)本土植被——优选乡土植物或经引种驯化后适应当地气候、长势良好的外来植被,营造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

  (2)就地取材——在景观小品、铺装、设施等设计和建造上尽量就地取材,彰显地域特色。

  (3)生态建设——广场及绿地中宜减少硬质铺装面积,选用透水材料,灵活设置集水绿地、蓄水池、生态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鼓励采用生态驳岸设计打造河岸系统,避免完全渠化的工程驳岸设计。

 
 
  八、镇容镇貌

  1.建筑风貌引导

  1.1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1)对传统风貌建筑应遵循保护原则,进行风貌整治不得改变原有建筑风貌。

  (2)通过改水、改电、改厨、改厕等方式,实现对现有传统建筑基础设施的改善提升,提高居住建筑的舒适度,提升公共建筑利用效率。

  (3)鼓励“以用促保”,采用多种形式利用传统风貌建筑,对传统风貌区加强保护与利用。

  1.2新建建筑体现传承与创新的协调统一

  (1)鼓励引入高水平建筑设计。传承与创新建筑形式,延续传统风貌,满足现代使用需求。

  (2)精心设计建筑细部,屋顶、门窗、腰线、地脚线、墙角等细节应体现本土建筑特色与风貌。

  (3)色彩提取当地的标志性色彩。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选用本土材料,适当运用现代建造技艺,建设新建筑。

  2.街道空间整治

  2.1沿街立面整治

  (1)通过对沿街建筑的高度、面宽、色彩、材料、开窗方式、细节装饰等方面的控制,塑造连续、和谐的街道空间。

  (2)应对第五立面(屋顶)进行管控,达到形式相近,风格统一。

  2.2街道环境整治

  (1)店铺牌匾应与建筑协调。

  (2)规范店前空间使用,禁止占用店前空间经营。
 
 

 
 
  九、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1.传统风貌的保护

  (1)建议在传统建筑集中的区域划定传统风貌区,在建筑色彩、体量、材质等方面进行整体建设指引。

  (2)对体现城镇文化、展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传统风貌建筑进行登记挂牌,予以重点保护。

  (3)严格划定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应与文保建筑相谐调,其建筑高度不得高于文保建筑。
 

本文标题: 住建部:小城镇规划编制九要点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9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