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时期,李鸿章曾为这座徽州宅邸题名,如今却无辜被拆,一位清华博士拯救了它,将这栋老宅搬到黄山脚下,本无人问津的丰乐湖,竟打造成一片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不知征服了多少文人骚客。而这里的奇景,竟不止于山上,倘若在山脚转悠,你还会遇见丰乐湖,湖面水汽弥漫,宛如仙境。迷迷蒙蒙之中,一人一舟湖上荡漾,悠哉悠哉,怡然自得。码头处则连着,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幽静得可以听到竹笋生长的声音。往深处一走,你还会发现,竹林疏影间,竟生长出了,一栋栋别致的徽派建筑。
德懋(mào)堂
传统却不失精致还拿下全国人居建筑金奖这些宅子出自哪位高人之手?!宅子的主人,清华建筑系出身的卢强说,它们都是13年前要被拆迁,破败了百年的徽派民居,挪到山上,就成这样了。额,把宅子搬到这个仙境,修复成现代化的建筑,却和自然和谐共处,竟然还有人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这事还得从卢强的大学讲起。
NO.1
在清华研读建筑专业期间,卢强和导师访遍了皖南村落建筑,他看到古徽州古老的静谧,也看到开发商不负责任地开发土地,却对传统民居不管不顾,不禁生出一丝传统式微的感慨。
而在安徽歙县,他遇见了德懋堂,那是中兴名臣李鸿章,年少就读的私塾,讽刺的是,因为没挂牌成保护单位,这栋百年建筑已经败瓦颓垣,蛛网积尘,不久后,还要被整座拆毁。
听说德懋堂的命运后,卢强不解,而且痛心,“这些百年建筑,怎么能就这么看着它没了。”一气之下,他决定买下德懋堂,然后整座搬走,搬的地点也想好了,就在不远处的黄山东麓丰乐湖。
十几年前,第一次去丰乐湖,虽然湖区未经开发,稍显粗糙,但烟雾缭绕,水天一色的景色,击中了卢强的内心。
“要让古建筑活下去,不能当成文物供养,得还原到生活中去”,把宅子搬到丰乐湖湖畔,改成客栈供人们落脚的念头,一下从他的脑里冒了出来。
NO.2
2002年,清华博士毕业,虽然没多少人看好,他的民居拯救计划,卢强还是独自跑回了安徽,买下了德懋堂和附近的民居。为了给这座“古民居”,来一次重生大手术,卢强召集了一帮强大人马,包括建筑界的泰斗单启德,选择原拆原建的,高成本修复模式。
为仿建古徽州的青砖大门,他们跑到北京去,做好三四百斤重的大门,才运回黄山。“德懋堂”的匾额丢失了,卢强就特地找李鸿章的手迹,“德”、“懋”二字,请书法家添上“堂”,重新挂在厅堂。
就连走廊上的围墙,仔细一看,也是徽州特有的云纹古砖,只能人工制作,少花不了功夫。修复后的德懋堂,白壁黑瓦马头墙,榫卯,雕梁,满满都是百年前,徽派建筑的印迹。而当你走了进去,里面的现代感又会,让你感到一阵舒适,丝毫不觉老旧。
在不影响老宅原貌的基础上,卢强以轻型飞机机舱材料,组建了一个个豪华套房。细致到里面的生活用品,每一样都是细心配备,客房里用的牙刷、梳子,以麦秸秆为原材料,纸巾是可降解的原生木浆。而洗浴品,配的是当地独有的生姜洗发液,还有乳木果沐浴。有个90后跟卢强形容,德懋堂的重生,就像奶奶突然来了电话,“闺女,我们家安wifi啦!你什么时候回来?”
NO.3
没有海滩,也没有狂欢,卢强喜欢把这里称为,“中国人的度假方式”。在凌空20多米的栈桥上,听风划过竹梢的声音,还有连绵的鸟鸣。黄山德懋堂,最文艺的六件事到了宅子里,往露台一坐,发发呆,处处都是不一样的风景。看到有些饿的时候,可以下到餐厅,吃点当地的美食。
2016年,卢强已经陆续搬迁了6座古宅,分布在九华山、武夷山、沪沽湖,搬的都是被抛弃的老民居。
每一处德懋堂也都不同,黄山是徽派大宅,武夷山下宋代书院,泸沽湖畔摩梭族木楼,九华山则有那么些禅道。换别人,德懋堂可能会直接复制粘贴。可对卢强,每一个德懋堂,都是一次大手术。落地之前,卢强总要作些调研,像这个地方田里种什么,养育了哪些故人、故事。
他说:“好建筑是自然而然从土里长出来的,好比长城、故宫,一眼就让人想到中国及其历史”“城市是在发展,可传统更该被被铭记”,他说,“想把那些古建筑从水墨画里拯救出来,那些都是我们来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