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清代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历史上的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组成,共占地五千多亩,是清代帝王用150余年所建造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清朝雍正至咸丰五代帝王曾在此居住享乐,作为皇帝“御园”,经常举行朝会,与故宫同为当时的政治中心。
历史沿革
圆明园兴建于康熙、雍正两朝,园名由康熙皇帝亲提。“圆明”出自佛语,意味着圆满至善,雍正帝认为“圆明”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境界,还是一种帝王治国为君的理念。作为一位帝王,要修业进德,感恩先人,施恩于民,福利百姓,自勉身心,上体天意,下行仁政,只图天下稳定,百姓安康。因此必须践行圆明之德,以保卫江山社稷。
康熙时期的圆明园,有前湖、后湖等,建有“牡丹台”、“天然图画”等园景。圆明园最初是一座藩赐圆,建景不多,名声也不大,远远比不上皇帝的畅春园。随着主人雍正帝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到来,在雍正帝不断的扩建中,终于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3000亩。建有庄严宏伟的宫殿、轻松灵巧的楼阁亭台、幽深宁静的回廊曲桥、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雍正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完成。
圆明园的鼎盛时期是乾隆时期,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重新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许多建筑组群,在圆明园的东面和东南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这三座园林统称圆明三园。清朝中期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圆明园进行毁灭式的洗劫、抢掠,长达两天的洗劫把这座闻名世界的园林奇观彻底变成一片废墟,满目疮痍。
园林特色
圆明园的造园主题离不开“水”这个元素。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后湖有九岛,寓意“九州”。北岸有上下天光,如登岳阳看洞庭。西岸坦荡,犹如玉泉观鱼;有万方安和,湖中建屋,遥望彼岸花开。北岸水清木秀,以泰西水法引水摇扇,山间鸟鸣,悠悠然如镜之初开。长春园有海岳开襟,白玉台山建三层庙宇,如人间仙境,海市蜃楼。
建筑风格
圆明园的建筑大量仿建中国各地名胜建筑,尤其是以江南名园居多,乾隆帝南巡江浙,北巡辽宁,西巡五台,东巡山东。每至一地,必要画师临下名山胜水和名园风景,回京后依图仿建。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杭州西湖十景在园内的完全仿建。还仿建四处江南名园:仿福海西北的安澜园、仿西湖汪氏园的小有天园、仿江宁瞻园而建如园、仿苏州园林而建狮子林。正所谓“谁道杭州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宗教色彩
圆明园建的寺庙园林,是我国古代传统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侧证。安佑宫宫为九间,正脊重檐歇山,以黄色琉璃瓦覆顶,四周有苍松围绕,中轴线南端有两对华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海湾岸边,是按照帝王幻想中的仙境楼阁建造的,据史料记载,这里供奉有2200多尊佛像,有30余座佛塔。这处建筑的前部底座以汉白玉砌成"山"字形,伸入水中。舍卫城,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筑。据说是仿照古代印度桥萨罗国都城的布局建造的,城内共有殿宇、房舍326间。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各种材质和形态的佛像经年复一年的积累,竟有数十万尊。
典藏文物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此外,圆明园也是除紫禁城外帝王居住过最多的地方。
圆明园曾经收藏了多少文物是个谜。无论是故宫、颐和园还是其他文物建筑,都会有相关的陈设档案,专门记录建筑中所拥有的文物,唯独圆明园缺乏陈设档案,因为圆明园收藏文物的总数并没有明确的记录,弄清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国外也变得很难。
保护和整修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政府就出资不断地保护和整修圆明园遗址。完善提高了福海、绮春园两景区的绿化美化、园路桥涵和服务设施。园林遗址的清理整理不断加强。择要修复了多处景点,如绮春园的仙人承露台、碧字和浩然亭,福海别有洞天的四方亭等。全面补砌了绮春园东半部的河湖自然石驳岸。全面清理整理了西洋楼遗址的西半部。从1992年起,全面整修长春园山形水系,至1994年竣工,使该园山形水系均基本恢复原貌。整理修复多出园林遗址和临水台基,大量种植树木植被。至此,圆明三园整个东半部已初步连片建成遗址园林。
圆明园遗址公园和清华大学合作,通过数字3D技术真实再现圆明园内108个景观。该数字系统将于2014年国庆期间正式上线,届时游客在游览圆明园时通过下载APP,就可以在手机或iPad上看到依史料记载、经过数字技术恢复的150余年前的圆明园景观。
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已是山青水碧,林木葱茂,花草芬芳,景色诱人。它既富于遗址特色,又具备公园功能,是一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人民群众游憩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