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沧浪亭——沧浪之水今依然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1-09 14:12:52
核心提示:沧浪亭是一处始建于北宋时代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

  沧浪亭是一处始建于北宋时代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

timg (3)


  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名士方家纷至沓来。明代文征明作《沧浪池上》云:“杨柳阴阴十亩塘,昔人从此咏沧浪。春风依旧吹芳杜,陈迹无多半夕阳。积雨经时荒渚断,跳鱼一聚晚波凉。渺然诗思江湖近,便欲相携上野航。”清乾隆年间,《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曾居于苏州沧浪亭畔,在《浮生六记》里有一段描写他于中秋携妻挈妹去沧浪亭赏月的情景。这些名人的吟咏和轶事,更为沧浪亭增添了熠熠光彩。


  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日之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timg (4)


  “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叠湖石。


  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它高踞丘岭,飞檐凌空。亭的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的气氛相协调。亭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亭上石额“沧浪亭”为俞樾所书。石柱上石刻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选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一句,下联出于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一句。全园漏窗共108式,图案花纹变化式端,无一雷同,构作精巧,环山就有59个,在苏州古典水宅园中独树一帜。


  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的明道堂。明道堂取“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意为堂名,为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墙上悬有三块宋碑石刻拓片,分别是天文图,宋舆图和宋平江图(苏州城市图)。相传乾隆帝南巡时,曾召誉满江浙的苏州评弹艺人王周士于此堂内说书。堂南,瑶华境界、印心石层、看山楼等几处轩亭都各擅其胜。折而向北,有馆三间名翠玲珑,四周遍植翠竹,取日光穿竹翠玲珑意而为名。竹是沧浪亭自苏舜钦筑园以来的传统植物,亦是沧浪亭的特色之一。现植各类竹20余种。


  园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楼名看山楼,登楼可览远近苏州风光。此外还有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映衬。沧浪亭著名的建筑还有观鱼处等。另有石刻34处,计700多方。

 
标签: 沧浪亭

本文标题: 苏州沧浪亭——沧浪之水今依然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93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