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文化产业的形成的基石是一个“古”字,因此,古镇建设的基础是古代文化。如物质层面的古代建筑,表达着古代文化的发展程度和表现方式,建于1086年的周庄,位于泸苏杭之间,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是肘击相连,深宅大院,河道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文人雅士或知名人士的活动场所,表达着古代特定人群的生活状态,如江西省婺源古镇群,历史悠久,自宋至清,出进士552人,历朝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历代名人遗迹和明清徽派古建筑遍布乡野,婺源古镇实至名归。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给现代人以警示和借鉴等。
广西省黄姚镇,始建于宋代,宋将杨文广率部到昭平平乱,路经此地打听到当地黄姚两姓人居多,他就给这个小镇起了一个名字“黄姚”。特定人群的历史风俗习惯保留下来,这里包括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服饰、礼仪等等,如喀纳斯湖畔古村落图瓦村,主要以牧业为主,以狩猎、捕鱼和采集为辅,独特的生活方式成为全国知名古镇的重要原因。
无中生有类型的小镇主要是把人们对生活的寄托和理想借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生活形态,如陶渊明的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造就了东流古镇的菊花文化底蕴。
小镇建设要考虑人的感受的舒适度,通常伴随着休闲娱乐,因此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古镇吸引力的重要原因。我国成功运作的古镇的生态资源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景观,如位于巴颜喀喇山脉等汇聚地方的丹巴藏寨,是革什扎河、牦牛河、大小金川河的发展,这里山峦连绵起伏,湖泊星罗棋布,森林无边无际,是一个深藏于横断山脉中的世外桃源。
另外一种是人工特色生态环境,如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的乌镇,东、西、南、北四条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两旁保存有大量的明清建筑,辅以河上石桥,加上修真观戏台、双桥风情、梁苑胜迹、唐代银杏等,体现了小桥、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镇风韵。总之,中国文化古镇的建设一般就地取材,还处于资源开发阶段,无论从产业上还是城镇建设上来讲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除了上述以外,我国还有很多地方发展以古村落文化、民俗风情文化、茶文化等等多种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建设。
无论从经验还是教训来看,特色小镇都不只是一个经济名词,更是一个文化名词。特色小镇的文化特色要真正树立起来,除了需要有经济支撑和差异性概念,更需要有一批真正理解、懂得本地历史传统与民众情感的“文化人”“乡贤”立足本地,放眼世界,扎根生活,联结社区,自觉承担起本地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建设和品牌营造的重要责任,并且在正视、尊重、敬惜、爱护和善待本地文化基因的基础上,为该地区持续培育出独特的、有品质、可持续的地方文化。而这种基础性的文化建设工作,不是简单拿投资、拿规划就可以解决的,必须靠小镇居民每一个人都付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