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京城中心的北海公园风景如画,古迹众多。在这座具有近千年历史的皇家园林里,乾隆皇帝的御笔处处可见,这位风雅皇帝对北海御苑可谓情有独钟,不仅投入大量心血对它进行了大规模的营建,更是贡献了自己无限的诗文才华,所到之处均御笔亲题。至今,这些保留完好的碑刻、楹联不仅令无数游人驻足欣赏,其意境更引发后人无限遐想。
在琼岛景区内,昆仑石碑背面刻有乾隆皇帝的一首御笔诗文,风格清丽,字迹潇洒有力,特别是最后尾联两句颇耐人寻味:“摩挲艮岳峰头石,千古兴亡一览中”,意味深长,似有所指。那艮岳石指的是什么呢?
其实,艮岳石就是指昆仑石碑两侧的太湖石,因来自于北宋著名的园林艮岳园而得名,也是这座曾经辉煌过的皇家园林存在过的唯一例证!这些精美的石头历经岁月的打磨,依然屹立于此,默默诉说着八百多年的风雨沧桑,承载着一段段历史沉浮、国家兴亡的悲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纵观历朝社会动乱,风气腐败都源于官场的腐败。
时间追溯到北宋年间,宋徽宗刚刚登基,意气风发,也想有一番作为,但骨子里的文艺范不可逆转的将他拉向了享乐的温床,作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的时代,当时的汴梁城(今河南开封)是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人口已达百万,国宝名画《清明上河图》生动记载下了当时汴梁城的辉煌,其繁华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的西单商业圈,仗着家底雄厚,宋徽宗不顾一切的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终日沉浸在艺术创作里不理朝政,任用人才并不重其个人修为,不管其是否廉洁奉公,是否具有政治素养,将廉政文化彻底抛在脑后,重用像蔡京那般贪渎腐化的奸臣。
当时,宋徽宗以崭新的艺术眼光兴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园林——艮岳园,园内奇花异草,碧波涟漪,上千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点缀其间,处处充满诗情画意,开创了中国文人园林的先河,为了获得更好的享受,宋徽宗在恍如仙境的艮岳园里还建造了茶社、酒楼、农居、商业一条街,甚至还有动物园,吃喝玩乐应有尽有,让他足不出户就可以遍游天下。
但凡艺术家都有些癖好,宋徽宗的癖好就是喜欢收集太湖石,并把他们放在艮岳御园内供自己赏玩。太湖石出产于南方,而汴梁地处内陆交通极为不便,在运输尚不发达的古代,采集和运输这些太湖石造成了劳动人民极为沉重的负担,为了供应园林,宫廷在两浙地区大肆搜寻奇花怪石,徽宗在苏州设立应奉局,由苏州富商朱冲的儿子朱勔主持。得到蔡京、童贯重用的朱勔狐假虎威,为霸一方,两浙地区的地方长官大多奔走出入他的门下,因此苏州应奉局被称为“小朝廷”。
他们利用搜寻奇花异石的机会,敲诈勒索、大肆搜刮民财。这些搜集来的奇花异石都作为贡品,用运粮的船只装运,每10船组成一“纲”,经过运河、淮河、汴河,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开封,称为“花石纲”。因花石纲引发的进贡高潮,闹得全国上下乌烟瘴气,官吏腐败,苛政连年,民不聊生。苛捐暴政比比皆是,这种情况下,官逼民反,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段史实被文学家施耐庵改编成了文学名著《水浒传》为大家所熟知。宋徽宗因为一己之私,重用奸臣小人,致使官场黑暗,腐败横行,将曾经强盛的北宋王朝推向了毁灭的边缘,最终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公元1127年四月,金灭北宋,掳走徽、钦二帝及宗室、宫人四百余人北返,酿成历史上著名的“靖康耻”!恍如仙境的艮岳园也毁于战火之中,只遗留下太湖石作为历史的见证。从此对于汴梁而言繁华与绚丽只是昨日旧梦,历史的指针又将发展的中心指向了燕京城,公元1153年金朝正式建都于北京,称为金中都,从此北京作为首都的使命正式开始。金朝皇帝在北海地区建有金碧辉煌的太宁宫,为了获得更好的享受,金世宗完颜庸金大定年间(1161至1189年),命人从汴梁“艮岳”将这些太湖石千里迢迢地运来,堆积成现在看到的假山岩洞供自己赏玩。
当时,金代规定从事繁重的运石劳役可顶替赋税,所以这些太湖石又叫“折粮石”。历史的轮回总是如此相似,金朝统治者并没有吸取北宋灭亡的教训,不久也沉浸在享乐腐化之中,只持续了不到一百年便被元朝取代。
金世宗、元世祖忽必烈、明万历、清乾隆,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曾在这些精美的石头前驻足欣赏,或感慨流连,乾隆皇帝在诗的最后浓墨重彩的写上了“摩挲艮岳峰头石,千古兴亡一览中”!历经百年,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波澜与感慨!(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