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古镇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一个主力军,每逢节假日就会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入各个古镇,一方面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拉动了经济发展。也许正是看到古镇拥有如此巨大的市场影响力,近几年,中国古镇的开发建设力度近乎疯狂,而其背后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最直观的一点便是:中国所有的古镇为什么都一个模样?
不去会后悔,去了更后悔
“千里迢迢带着孩子从外地过来,逛了两座古镇就想回去了。”吴女士趁着孩子放假,特地向单位请了年假,带着孩子从广州飞到重庆,就是想让孩子领略一下重庆古镇的魅力,结果此行让她大失所望。“之前看很多介绍,发觉重庆的古镇底蕴深厚,人文丰富,但真正来了后,感觉遇到了一个‘假古镇’。”吴女士抱怨,不管哪座古镇,都长得差不多,毫无特色可言。
也有来自吉林的徐先生,他也是利用年假时间专程来游览重庆的古镇,而他也遇到吴女士一样的困惑。徐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度假前特地做了一番攻略,选定了重庆几座古镇,但游览了一圈下来后,发现最大的特色就是“全都差不多”。“建筑风格差不多,古镇格局差不多,就连售卖的旅游纪念品都差不多。”徐先生苦笑着说:“看网上有人说,中国的古镇不去会后悔,去了更后悔,此言不假。”
早在几年前,在一场主题为“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发展”的高峰论坛上,中国古城与文化研究院院长林鹏就曾表示,中国有2000多座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古镇,但让人记住的不超过8座。
一边不停吐槽,一边不停涌入
但不争的事实是,在目前中国的旅游市场,即便是古镇千城一面的现象越发突出,也依然抵挡不住游客的脚步,古镇游依然是众多游客热衷的旅行选择。所以,也由此衍生出一个现象:一边是去过古镇的人不停地吐槽,一边是旅游者不停地涌入古镇。
从国内几大著名的旅游网站上看到,古镇被吐槽最多的便是“太像,无特色。”很多网友甚至罗列出古镇游的“几大像”,比如:地面都是石板路、建筑都是木瓦房、吃的都是小零食、看的都是人后脑……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个古镇的旅游广告依然占据着网站醒目的位置。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古城文化热爱者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其实也称不上奇怪,毕竟相对而言古镇游的成本不太高,大家更容易接受。再加上目前中国的古镇游已经从纯观光转变到多形态的阶段,融入了餐饮、购物、表演等形式,内容丰富了自然会让旅游者们更加喜爱。”
不过,这位古城文化热爱者也指出,正因为内容丰富了,反而降低了古镇本身应有的品质。“旅游者喜爱什么,需求什么,开发经营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迎合了这种喜爱和需求。”因此,古镇的千城一面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古镇游也变成了毫无特色的逛街购物、喝茶吃饭、参观表演的统一模式。
“空心”文化,变味的古镇
从词语解释上看,古镇一般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其本身都是各具特色,也拥有非常丰富深厚的人文底蕴,可是,为什么中国大多数的古镇到最后都会摒弃自己应有的特色,成为像一道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产品呢?
“‘空心化’就是中国古镇千城一面的最大成因。”一位古镇研究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背后的原因。该专家表示,空心化有两大特征:一个是造假,另一个是过度商业。
“我前不久受邀去中国南方的一座城市,那里就有一座古镇,令我感到吃惊的是,这是一座人工修出来的古镇。”专家略带气愤地回忆到,整个古镇就没有一点历史底蕴,全是仿古道路、仿古建筑,道路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商铺,平时几乎看不到人影,店员都无所事事地闲坐或者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打牌,但是到了晚上和周末,古镇又是另一番景象,人来人往,全是来此吃饭娱乐的。“这样的地方怎么能称为古镇,顶多只是照着古镇模样造出来的一条餐饮街。”专家称,像这种凭空打造的古镇,在中国还有很多。
假的古镇令人感到气愤,但变味的古镇则是令人感到痛惜。该专家表示,必须承认古镇旅游绕不开商业化、市场化的道路,但是部分古镇出现了大规模重建、大量引进外来经营商的现象,再加上旅游房地产商的顺势推波助澜,大量外地人口的涌入、商铺林立、无特色旅游商品泛滥使得古镇的原有风貌遭到破坏、原有的古朴风格不复存在,而变成了一个商业综合体,不利于古镇可持续发展。“古城镇中富有特色的民俗传统、民俗活动要么被肤浅的包装加以推广,要么随着古镇的商业化而消逝湮没。原真性缺失导致古城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开始被同化,失去了竞争力。”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无数次地听到“文化”两个字,而古镇本身应该是文化游最佳的代表,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古镇开发打造虽高举文化旅游的旗帜,却偏离了文化的本质,只停留在文化的表层现象,最终造成千城一面,不得不说是最大的遗憾。(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