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尤其是深度体验游和自驾游催生了全域旅游市场的繁荣,从农家乐到高端民宿,从特色乡村到风情小镇,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短途旅行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在全省特色小镇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建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确保质量和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的“同质化”?建设管理中还有哪些创新模式?今年“两会”期间,不少政协委员的提案都涉及这一话题,为我省特色小镇产业高效发展建言献策。
明确规划特色
文化旅游资源有机结合
“自《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发布之后,我省2017年新增全国特色小镇9个,目前已拥有全国特色小镇14个,在全国排名第11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新项目不断涌现,可以说,特色小镇建设目前已成为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在中国民主促进会陕西省委员会提交的集体提案《关于陕西省特色小镇发展的几点建议》中,明确指出了我省特色小镇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即文化产业资源同特色小镇结合不够紧密。
“陕西省坐拥全国首屈一指的文化旅游产业资源,被誉为‘中国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但我省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未能同特有的历史文化优势有机结合,无法产生‘1+1>2’的效果。”提案指出,我省先后发布的两批特色小镇名单中,有的以温泉旅游为特色,有的以红色旅游为特色,有以宗教旅游为特色,但缺乏全省层面的统一规划,“单打独斗”现象非常明显。同时,全省范围内的特色小镇广泛存在缺乏具体建设标准的情况,极大地制约了我省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
在提案中政协委员们提出,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从全省层面制定统一的特色小镇发展规划,明确特色,推进除旅游和文化休闲外的其他类型特色小镇发展。尤其是要将我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同特色小镇的建设紧密结合,以特色历史文化推进特色旅游产业,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文化、旅游、民俗小镇集群。此外,也要以我省产业布局为根本,大力推进商贸物流型城镇、科技教育型城镇、特色制造型城镇、能矿资源型城镇的建设,打造“百花齐放”的特色小镇建设局面。
避免千篇一律
小镇建设“同质化”待破解
“近年来,全国涌现了大量乡村游目的地,但也出现了很多实际问题,一方面大量投资新建没有主题缺乏特色的‘假村假寨’,一方面大量传统特色村寨随着城镇化建成消失。特色小镇建设同质化严重,缺乏原发地文化支撑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国致公党陕西省委员会提交的《关于挖掘保护特色村寨的建议》中指出,目前我省很多特色小镇建设和乡村旅游,都在复制“小吃一条街”的路子。投资者急于求成,缺乏文化挖掘和战略思考,导致照抄照搬的现象屡见不鲜。“目前已建成的特色小镇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其中一部分已经遭遇后续乏力的严峻局面,造成极大的资金、环境和土地资源浪费。”
提案指出,特色小镇建设缺乏战略规划和愿景设计,“同质化”问题所带来的是营收能力的低下。要破解这一问题,需要对特色村寨进行保护性开发,深度挖掘当地文化。“每个村寨历史不同,故事不同,加之具有特色的建筑群,完全可以形成一个个具有特色的乡村游目的地。”在特色旅游村寨中开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既突出了村寨特色,又带动了产业发展。“农民一方面是旅游的服务者,一方面是产业的发展者,对原住农民进行服务业和产业培训,使之成为产业工人和旅游从业者,不仅对实现精准扶贫有着积极意义。也为村寨赋予了流动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和无法复制的村容村貌,让游客‘找得见乡愁,望得见乡亲’。”
打造多元平台
引入民营资本支持特色小镇建设
建设特色小镇不仅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也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目前从国家政策层面看,已经开始建立完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以适应特色小镇产业发展需求。今年“两会”上,陕西省妇女联合会委员张程程提交的《关于金融机构优先支持民营资本发展农业特色小镇的提案》中,对如何吸引民间力量或民营资本进入农业特色小镇产业建设,提出了进一步建议。
“在目前相继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中,对金融支持农业特色小镇产业提出了指导意见,但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具体执行细则,在与相关金融机构对接过程中,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清楚、不明确、无法落地等情况。”张程程委员建议,要出台地方性金融支持农业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政策,强化政府职能指导和监管,以产业为支持标准引导和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农业特色小镇产业。同时树立农业特色小镇产业优秀民营企业标杆,吸引金融机构资金,力争将农业特色小镇产业发展成为我省的优势产业和标杆产业。
张程程委员表示,应为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多元融合的金融平台,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同时打造产融结合的运营组织管理平台,设立专业资本管理运营机构,运用积极参与、战略性投资的主动方式,对基金进行专项管理。此外可以指导设立农业特色小镇产业专项信托,从制度层面为农业特色小镇产业增强信心、提供信用、提高影响力。助推农业特色小镇产业高效发展,为提升我省产业升级、供给侧改革工作推进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贡献力量。(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