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强特色小镇的培育工作,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旅游小镇。与此同时,我国的旅游业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也迎来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时代。
2016年初,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在此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如何与全域旅游理念相互融合、创新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全域旅游与特色小镇融合发展的基础
全域旅游是把一个区域整体当作旅游景区,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是旅游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根本性变革。
从供给侧来看,特色小镇为全域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2016年10月,住建部正式公布了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等127个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形态各异,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很多都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先天禀赋。很多小镇已经形成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带动上下游多个产业发展,实现收益上的乘数效应,为全域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从需求侧来看,全域旅游为特色小镇带来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旅游产业涉及110个关联产业和部门,其中关联比较密切的有29个产业和部门。据统计,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达八成,对民航、铁路、汽车客运业的贡献率达九成。全域旅游由于各行业和各部门的融入,居民共同参与,发展全域旅游将有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区域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我们发现大多数特色小镇都可与旅游业在不同层面结合起来,历史文化、城郊休闲、资源禀赋、生态旅游型的特色小镇通过发展文化交流、景点观赏、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金融创新等可通过产业旅游,直接或间接创造经济效益;时尚创意型特色小镇可创造综合效益。除上经济效益,全域旅游还有助于特色小镇创造品牌效益,传承传统文化,让特色小镇的地方文化、民俗风情、商业价值、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推进特色小镇的文化创新。
特色小镇如何发展全域旅游
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抓住全域旅游两大核心理念——“旅游+”和“互联网+”。
“旅游+”的核心在于有效整合多产业,通过旅游把人有效地聚集到了目的地,从而发生让农业、工业、文化、教育、养生、养老等产业转化为消费项目。旅游是通道,是核心的渠道结构。
旅游是一个无边界的产业。“旅游+”,是多方位、多层次的,“+”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旅游+”具有“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的功能,以巨大的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为各方搭建巨大的供需平台,“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最根本措施,也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随着经济社会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的内容越来越多,以“旅游+”为背景的泛旅游产业整合涉及很多行业。这里所指的“+”,可以是工业、农业等大产业,可以是创客、教育、文化、养生、养老、休闲运动等具体产业,也可以是互联网、交通、购物等关联性产业。任何一个所加的产业,都可以单独支撑起全域旅游的特色,也可相互叠加,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旅游是一种移动生活方式,互联网助推旅游成为智慧化的全新移动生活,成为一切产业融合的主渠道与通路结构。互联网、物联网的盛行,线上线下联动发展,移动APP的出现与发展,都将促进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体验智慧化、旅游方式转变、旅游消费升级。“互联网+”作用于旅游、以及“互联网+旅游”的实现途径主要体现在旅游大数据、旅游产品、旅游营销、LBS、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未来等方面。
特色小镇应参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就是以地方行政区为范围,以“全域旅游”理念打造的全新的旅游目的地典范,是整合区域范围内一切可资利用的旅游吸引物资源,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居民生活及游客体验需求、旅游产业拉动效应明显的旅游目的地。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主体为市、县地方人民政府,考核的六大指标为:一是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二是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的比重20%以上;三是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四是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五是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六是区域内有明确的主打产品,丰富高、覆盖度广。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特征包括:旅游吸引覆盖广泛、区域旅游形象突出、旅游设施服务完备、旅游业态丰富多元、产业拉动效应明显、居民游客体验双赢。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战略路径:一是产业围绕旅游转: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共生共荣,旅游关联产业在布局中需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二是产品围绕旅游造:围绕市场需求,着力构建主打旅游产品,实现产品围绕旅游造,打造产品的全域化发展。三是结构围绕旅游调:加大旅游人才培育力度,鼓励招商引资,旅游业引领第三产业比重加速提升,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四是功能围绕旅游配:区域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紧密围绕旅游业发展合理配置。五是民生围绕旅游兴:切实增强区域旅游产业实力,使旅游业成为改善民生的主力。(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