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发展开始进入井喷态势,将成为未来城镇发展中的重要招商引资载体平台。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多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模式,在科技智能、互联网和高铁运输支撑起的便利网下,成为了下一个商业风口,为地产和旅游规划带来了无限的商机,是一个必须要重视起来的关键方向。
特色小镇的迅猛发展缘起于2016年下半年,从中央部委到各省市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的推动。2016年7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中要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随之各地方政府包括浙江、福建、湖南、贵州、甘肃等多个地区都积极响应,陆续发布了关于发展特色小镇的各项政策,一切都预示着,在政策导向下这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它并非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是多功能和多产业的结合体。它要有适宜人们生活的环境氛围,也要有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是有机功能结合的平台。秉持着“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以特色产业为发展核心,到底如何理解“特色”的概念?以一个产业为核心,配套多个辅助产业的模式,可以引入优质企业,提升区域的价值,提升了客流的凝集力。
小镇的建设通常以3-5平方公里、3-5万人为主。企业根据资源优势,定位特色方向,合理规划产业、生活、生态,集结优质资源组合,通过创新思路实现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的建设以地域特点和历史内涵的既有文化为轴心,以生态、环保、宜人为要求,在特色产业定位的前提下,通过人才和技术,包括互联网和交通运输的配合发展出具有“个性”的自我特色。
往往事物雨后春笋般崛起,不可避免的是同质化问题的产生。在小镇的多元化集合概念上,最为突出的是“特色”两个字。在人们抗拒“贴标签”的当下,特色小镇反而应该为自己贴上鲜明独有的标签,去满足特色小镇开发对产业“特且强”的要求,作为吸引客流的主要办法。利用地域和历史的特色是突破同质化的关键,主题明确的发展线路是首要考虑的。
空间上也要体现明显特色,建筑、开放空间、街道、绿化景观都与主题对应,表达特色内涵,一致而鲜明的风貌才能形成整体性,维护形态的统一度。特色小镇虽然有面积上的优势,但是“越大越好”从来不是特色小镇的主要理念,除了凸显特色之外,空间内的功能合理规划分配、资源整合是设计上的第一要义。
小镇的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各功能之间要注重协调发展,结构合理,调配好公共服务功能均等化,重在体现聚集度和和谐度,对小镇内的产业发展起到“小载体大创新”的作用。合理调配靠的是制度的维护,来保证机制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