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如何在风口上抓住机遇?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2-01 11:20:53
核心提示:  特色小镇发展开始进入井喷态势,将成为未来城镇发展中的重要招商引资载体平台。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多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模式
  特色小镇发展开始进入井喷态势,将成为未来城镇发展中的重要招商引资载体平台。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多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模式,在科技智能、互联网和高铁运输支撑起的便利网下,成为了下一个商业风口,为地产和旅游规划带来了无限的商机,是一个必须要重视起来的关键方向。

  特色小镇的迅猛发展缘起于2016年下半年,从中央部委到各省市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的推动。2016年7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中要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随之各地方政府包括浙江、福建、湖南、贵州、甘肃等多个地区都积极响应,陆续发布了关于发展特色小镇的各项政策,一切都预示着,在政策导向下这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QQ截图20180201101157

  首先,它并非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是多功能和多产业的结合体。它要有适宜人们生活的环境氛围,也要有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是有机功能结合的平台。秉持着“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以特色产业为发展核心,到底如何理解“特色”的概念?以一个产业为核心,配套多个辅助产业的模式,可以引入优质企业,提升区域的价值,提升了客流的凝集力。

  小镇的建设通常以3-5平方公里、3-5万人为主。企业根据资源优势,定位特色方向,合理规划产业、生活、生态,集结优质资源组合,通过创新思路实现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的建设以地域特点和历史内涵的既有文化为轴心,以生态、环保、宜人为要求,在特色产业定位的前提下,通过人才和技术,包括互联网和交通运输的配合发展出具有“个性”的自我特色。

  往往事物雨后春笋般崛起,不可避免的是同质化问题的产生。在小镇的多元化集合概念上,最为突出的是“特色”两个字。在人们抗拒“贴标签”的当下,特色小镇反而应该为自己贴上鲜明独有的标签,去满足特色小镇开发对产业“特且强”的要求,作为吸引客流的主要办法。利用地域和历史的特色是突破同质化的关键,主题明确的发展线路是首要考虑的。

QQ截图20180201101206

  空间上也要体现明显特色,建筑、开放空间、街道、绿化景观都与主题对应,表达特色内涵,一致而鲜明的风貌才能形成整体性,维护形态的统一度。特色小镇虽然有面积上的优势,但是“越大越好”从来不是特色小镇的主要理念,除了凸显特色之外,空间内的功能合理规划分配、资源整合是设计上的第一要义。

  小镇的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各功能之间要注重协调发展,结构合理,调配好公共服务功能均等化,重在体现聚集度和和谐度,对小镇内的产业发展起到“小载体大创新”的作用。合理调配靠的是制度的维护,来保证机制的正常运转。

 

本文标题: 特色小镇如何在风口上抓住机遇?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213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