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古时春节曾经指节气中的立春,也是一年的开始。汉武帝以前,岁首的日子也不固定,但在冬春交替的时节是古来共识,汉武帝时《太初历》完成,正式规定孟春正月初一为一年岁首,冬去春来了,一元初始,万象更新。
《说文解字》释“元”为“头”、为“始”,这一天是一年之头一天,春季之头一天,正月之头一天,大好的“三元”日;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也是大好的“三朝”日。在好日子里,自然将给予怎样的态度呢?发白冻僵的天地,从此开始解冻,开始绿意萌萌。而人又以怎样的心情身处这年、月、日之始的一天呢?当然是过节般的狂欢。
农历是农耕文明靠天吃饭总结出来的节气,是农人在自然变化的恩赐中总结出来的农耕智慧,是以自然法则为农耕立宪,是天人合一的完美表达,“万年历”仅用四句,便为自然立法。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简洁如杨柳沐春风,若腊梅傲冬雪;如朗月照秋水,若树下饮长夏。使农耕进入了文明时代。
农历是迄今为止最适合农耕自治的“宪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更替在民生的希望中转换,沉潜着对古意温暖的眷恋。这一具有审美品位的农耕自治文明,产生的政治管理也带有美学风格,那风格特征便是关注民生的厚生意识。自然界的厚生起于春节,人文的厚生便有春天的味道,这大概就是虞舜祭天拜地的深意吧。
春节是春天的第一天,农耕文明过节,一定与节气相关。这一天万物复苏,是一年四季中最好的季节。用人类的伦理以及靠天吃饭的农作方式来看,这是个仁厚的季节,厚生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因此,祭天拜地的仪式,是昭诰天下:播种,采集,渔猎的季节,即将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