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教育特色小镇,未来的路怎么走?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2-07 09:36:35
核心提示:  2018年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已逐渐清晰,可以分为康养、生态、体育、教育、文化、科技等几大类型。依我国特色小镇的落地情况来
  2018年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已逐渐清晰,可以分为康养、生态、体育、教育、文化、科技等几大类型。依我国特色小镇的落地情况来看,教育小镇的落地最少,依旧处在探索阶段。

  教育小镇是指多种教育机构在空间上集聚、整合,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合理配置,有效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开放式教育园区。

  教育小镇的发展往往作为城市的文化功能区,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形成一个集人口、信息的空间系统,推动服务、生活配套完善和城市扩展。在特色小(城)镇的大背景下,规划和发展教育小镇时,尽量最大限度地考虑与产业园区对接,依托教育小镇形成集教学、科研、实践的综合型城市功能区。

  由中国现有教育小镇发展可以看出,教育小镇的核心亮点在于要有独特的教育模式或教育理念,突破固有教育形式的桎梏,以此吸引人流聚集,形成教育小镇的发展基础,还要有完整的配套设施、公共服务。教育小镇也属于特色小镇,因此核心也是产业,教育小镇要以教育产业为主导,发展融合商业、休闲服务业、教学研究、课程开发、实践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复合型教育产业群。

QQ截图20180207094806

  中国未来教育特色小镇

  中国未来的教育小镇应该是基于未来新型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诞生的,未来的教育应不再是应试教育,而应该突破传统教育体制,充分结合中西方教育模式的优势,既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的教育方式。

  未来教育还应与时俱进,颠覆现有的教学与学习体验,与科技、网络、大数据等结合起来,从教育的内容、工具、形式、方式等充分运用科技进行教学模式升级。

  未来的教育要重视启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包含艺术、自然科学、社会实践等多维度的教育,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探索、研究与举一反三的能力。

  未来教育小镇应顺应社会发展,融入特色小镇的理念,以教育引导空间规划,结合市场力量培育未来教育产业群,打造特色教育小镇。

  总体来说应具备生态、文化、科技三方面的融合发展。

  生态:

  教育小镇作为特色小镇的一种,具备旅游的性质,因此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依据地形地貌,开发建设户外运动体验区、户外实践教学基地、植物园等与自然相结合的场地,一方面与未来教育的理念相吻合,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学习,在实践中、操作中去探索、研究,得到学习的真正意义与方法;另一方面可以为游客提供短暂休憩的场所,以及休闲娱乐的地方,特色景观还能作为观赏物。让教育与旅游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文化:

  文化是教育行业是珍贵的瑰宝,是提升学生内在人格、气质的有力媒介。教育小镇的文化建设应注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特色文化的突出和创新,并充分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为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通过文化长廊、亭阁楼榭等形式将文化展现出来,作为休闲、娱乐、休学、陶冶的功能空间,也能吸引游客,弘扬地域传统文化。

  科技:

  科技在任何时代都是第一生产力。现代教育以及未来教育都应该依靠科技,实现现代化教学,利用多种科学技术,在教学方式、工具、场景等方面实现教学进步。“未来教育”关注青少年的潜能激发,其空间载体能满足使用者的学习、休憩、游玩、互动等多种功能。“未来教育小镇”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正式化和非正式化兼具的学习环境,并导入现代科技元素,积极创造一个功能丰富的交互式体验空间。从技术手段来说,小镇引入了如VR体验、大数据展示、云教育平台等高端的科学技术,不仅为“未来教育”提供了技术基础,还对教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延伸发展产生了推动的作用。科技化是未来教育至关重要的一步,它促使教育产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模仿走向创造、从单一走向整合,是教育理念和方式的一次从内而外的变革。

  现代理念和技术元素的注入符合特色小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化升级需求,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特色小镇的持续健康发展添上了现代化的想象力并提供了一条明晰的实现路径。
 

本文标题: 中国式教育特色小镇,未来的路怎么走?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217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