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节,中央发布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号文件,文件以继续破解“三农”问题为基调,以经济、生态、文化、政治、社会“五位一体”总布局为支撑,对今后3年,乃至2035年以及2050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其间多处直接或者间接涉及到旅游业的内容;而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下,旅游业也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举措。
乡村振兴总要求有“五句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其中,产业兴旺被放到了第一的位置。“三农”问题说一千,道一万,首先是要解决农业、农民、农村的经济来源问题。在乡村地区,绝对不可能再向过去一样通过乡镇企业搞工业来实现经济振兴,因此乡村经济来源一是国家转移支付的财政投入,二是靠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自身的收入,三就是靠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服务业发展。
另一方面,国家的财政投入并非乡村内生的经济动力;而提升农业的意义更大程度在于“无粮不稳”的国家战略,同时,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提升,农业本身吸纳农民的数量减少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比如美国用1%左右的农民养活了3亿的人口。
当然,美国农业实行的是大农场式的农业,在中国多数乡村地区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未来中国的乡村振兴的路径绝不是单向度地将农村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让乡村成为少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的领地。这就意味着要求乡村地区实现产业兴旺并保持一定的人口规模。对这样一个必选项,就必须通过在乡村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导流以及人口的导流,让更多城市游客走进来,让更多传统农民和现代农民留下来。
正因为如此,一号文件在产业兴旺中明确要求“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除此之外,在乡村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和发展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等,很大程度上也需要借助乡村旅游搭建的市场新渠道。而在一号文件生态建设部分,涉及到的产业发展内容,几乎全部与旅游业相关。
文件明确规定,“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可见,旅游业是与“乡村宜居”最为兼容的产业,也是将乡村生态资源转化成经济来源的首位产业。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将旅游业作为乡村经济振兴的主体产业,稳步提高旅游经济在乡村经济中的比重,通过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