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都说,中国的休闲农业起源于成都,发展于长沙,湖南休闲农业的发展始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有着湖南人“敢为人先”的文化精神外,还有湖湘农耕文化的悠久与传承。
休闲农业产业是现代农业的新型产业形态、是现代旅游的新型消费业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是推动农业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脱贫的重要渠道,是推进全域化旅游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湖南在发展休闲农业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和休闲农庄企业,它们始终坚持以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传统村落为形,创新创造为径,加强统筹规划,着力将休闲农业产业培育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为城乡居民提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休闲旅游体验。
湖南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21万平方公里的湖湘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稻作文化遗址的发现,时间最早的达12500年,地域分布之广,时间跨度之长,在国内外是仅见的。可以说,从远古时代先民开始至今,在三湘大地,绘就了一幅巨大的农耕文化遗存的历史长卷。
“三皇五帝”中的炎帝和舜帝安葬之地在湖南,他们是中华农耕文化的源头。神农氏葬于炎陵县城西十五公里的塘田乡鹿原坡。
舜“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陵在永州市宁远县。湖南境内很多地方都有炎帝、舜帝活动过的传说和史籍记载。
神农氏炎帝,是中国远古农业发明者。“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湖南耒阳是“神农创耒”的地方。相传炎帝经常驾一叶扁舟,从长江出入洞庭,采集五谷、教民耕种。他上溯湘江,采药衡山下,日遇七十毒而不辍。炎帝溯水而上,来到一片山水肥美的地方(即今耒阳境内)受到部落子民的欢迎。并与他们一起打猎播种,在此受到“野猪拱土”启发,发明耒耜,从此带领部属从游牧生活转为农耕定居生活。《补史记?三皇本纪》:“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
湖南郴州市嘉禾县之名,来自“天降嘉种”、“天降嘉禾”的传说与记载。《嘉禾县学记》载:“嘉禾,故禾仓也,炎帝之世,天降嘉种,神农拾之教耕作,于其地为禾仓,后以置县,徇其实曰嘉禾县。”《衡湘稽古》云:“今桂阳县北有淇江,其阳有嘉禾县。相传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教耕,以其地为禾仓,后置县,因名嘉禾。
作为炎帝故里,湖南是耕食文化、耕食精神的真正家园。霸得蛮、耐得烦、吃得苦的湖南精神就是筚路蓝缕的耕食精神。近代学者钱基博云:“吾湘之人,厌声华而耐艰苦,数千年古风末改。惟其厌声华,故朴;唯其耐艰苦,故强。”耕食精神就是“蛮”、“朴”、“强”精神。
农耕文化与休闲农业资源的融合形成了特有的、古朴的文化特色。植根于厚重的湖湘农耕文化的湖南,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以农耕文化为魂,以农耕文化提升区域品牌、开发农村资源、增加产业业态。结合传统农耕文化,打造出了很多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教育展示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示范园,也打造出了很多依托林园、果园、花园、茶园而建的生态观光休闲农庄。
传承一方文化、保护一方山水、促进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推动一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农耕文化为卖点,会让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乡村建筑及民间手工艺等释放出独特的湖湘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