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相关文化在近代出现"文化断层"现象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2-11 10:09:53
核心提示: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历史久远且从未断隔的人类文明。在这个文明之河里,园林艺术一直淌漾其中,受其滋养,经历了它的萌芽、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历史久远且从未断隔的人类文明。在这个文明之河里,园林艺术一直淌漾其中,受其滋养,经历了它的萌芽、发展、全盛、成熟时期,但园林艺术也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遭遇着全球文化一体的影响,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迷惘了。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在处于世界的开放时代的今天,如何将其继承和发展,这几乎是所有中国园林工作者都苦苦思考、上下求索的。

  园林艺术可以说是哲学、诗文、书画、建筑这些中国传统艺术的凝集体,也可以说,园林艺术是这些艺术的综合反映。所以深入分析这些相关艺术的发展现状,取其有永恒意义的精髓部分,避其已僵化没有存在价值的成分,重新融合到园林艺术中来,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继承方法。本文也试着分析,诗词、书画、建筑这些传统艺术中哪些成分对园林艺术继承是可弃的,哪些是可留的。

QQ截图20180211104105

  中国古典园林相关文化在近代出现"文化断层"现象

  从北宋开始,中国整个思想文化进入封闭细微状态,文化艺术已由面上的外向拓展转为纵深的内在开掘,其所表现的精微细腻程度则是汉唐无法企及的[1]。这种细微和完善造就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登峰造极,但也埋下了隐患,对文化艺术的长远发展造成了逾演俞烈的束缚。据笔者归纳,这种文化束缚主要有自然观从整体到局部转移、"师承前人,求典无新"、条条框框太多三个特点。这些弊端在诗词、绘画、园林中都充分体现出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襟是自唐以后的文人学者渐渐少有的,诗言志,词为诗余,是为小技,不登大雅之堂,这已说明唐诗宋词两大诗歌全盛时期中,宋人的世界观已然不如唐人之开阔。在北宋末期盛行的江西诗派"无一处无典故"的做法,使得后世文人多耽于寻章摘句,数经论典,而少见创新。

  山水画发展至北宋,已是高峰境地,描绘城乡广阔地域风情的《清明上河图》、气势磅礴的《长江万里图》、景色连绵的《千里江山图》,这些全景山水画的大量涌现和丰富遗存亦是其他时期不多见的。至南宋李唐,山水画风为之一变,出现"一角半边"式的构图及所谓"院体"画风,对后世山水创作影响极大。从"全景山水"到"一角半边"风格的演变已经反映了画家自然观的改变。元明清绘画风格总的发展趋势是重视对古代传统的继承,追求作品的古意,赵孟頫和"元四家"即如此,以董其昌为首的"画中九友"和"四王",则专以标榜摹古,每画必标明仿某古人,重形式,缺乏创新内容,山水画渐趋没落。

QQ截图20180211104114

  讲究诗情画意的园林不可避免受到这些艺术束缚的影响。相对较为本真的唐宋园林,明清园林更讲究形式美、技术巧,由顺应自然而发展为美化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追求外在的物质创造。这种一味地追求艺术美、形式美的做法,使得园林越来越失去自然性、真实性和生活性,也脱离了适应大众人们生活的基础。自然观从大山大水转向一角山半边水的明清文人,他们所营造的文人园例如苏州园林,是以城市民宅的方寸之地追求江山万里的广阔无垠,其表现手法千变万化,无所不用其极,在技巧上、工艺上的成就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然而凡事一过度,就走入了极端,"一拳石则太华千寻,一勺水则江湖万倾",如盆景一样的作秀,一石一木的设置达到整个园林意境的高度,这是与真实的自然山水不相附的,亦是病态、矫情的。但是醉心于"壶中天地"、"须弥介子"的造园者却对这些手法推崇备至,以至于渐渐地被这些技巧给束缚。苏州园林最大的成就就是对自然山水成功的微缩,在艺术的发展上却与诗词山水画一样走入了重复、追求程式的道路。这些园林以生活享受为重,仅以被缩微的山水和花木所寓意的品格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实际上,这种表现园林意境的艺术手法中并不高明的,因为太过细微也现得琐碎和凌乱,失去了早先诗情画意中的简练和大气,以厚重的文艺技巧掩盖了原本自然朴实的园林意境。

  在古典园林艺术以及相关艺术因自身的束缚日渐式微时,又迎面碰上了世界开放的大时代,诗词、书画、古建筑这些传统文化纷纷失去它们生存的生活土壤,走入或即将走入它们的"文化断层"时期。

  ㈠、诗词文化的断层

  诗的发展至今出现"瓶颈"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格律。格律是诗词的魅力之一,亦是诗词的束缚之一。毛主席说过:旧体诗词格律过严,束缚人的思想,一向不主张青年人花若大精力去搞。此外,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及建国后的繁体字改革更是将禁锢中国语言文字的东西删得干干净净,格律诗词的基础--一些词谱、诗律也从基础知识普及领域中退出,在此后接受文化教育的人多数不能掌握这些知识,因而,格律诗词失去了它的成长基础。

  ㈡、书画文化的断层

  书法艺术悠远厚重的中国,却在近代失去了它的生活土壤,书写工具从毛笔变为钢笔。连书法最起码的使用工具都在日常生活中消失了,没有多数人长时期的使用,又何谈这一国粹的普及和鉴赏,更不用说传承和振兴了。以书法为技术基础的国画,用笔强调骨法,用墨讲究气韵,这都是书法的要旨,而用毛笔书写的中国传统书法因为笔的变革渐渐失去它存在的土壤,由于传统书法的远离生活,传统书画的式微也在所难免。

  ㈢、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断层

  以木框架结构为特色的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结构精巧、色彩丰富、形式多样而著称。但是由于现代生活中电的大量应用建筑结构安全上以及功能方面的考虑,木构建筑几乎消失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

  以上这些都说明,诗词、书画、古建筑这些传统艺术的发展都是有其文化背景和生活土壤的,离开这些文化背景和生活土壤,它们的发展必然如无源之水,无以为继,古典园林也随之失去这些可以汲取养料的艺术基础。
 

本文标题: 中国古典园林相关文化在近代出现"文化断层"现象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222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