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古村落在现代文明的浸蚀下正在消失,其代表的传统文化也一并消失,这是十分痛心的。古村落的保护,迫在眉睫。要让百姓守得住传统,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民族的根。保护古村落能够彰显文化价值、传承民俗记忆。
对于古村落而言,外在的物质载体在于建筑本身,而当下在物质载体保护中问题不在少数,比如部分地区存在大量违法建筑、部分地区重点古建筑缺少保护、部分地区古村落核心区遭到破坏、部分地区古建筑保存遇到难题、部分地区古建筑隐患颇多。
这些都是保护外在物质载体的难题所在。有鉴于此,必须做好物质载体的保护工作。首先,要防止“两个破坏”,即避免建设性破坏,抵制规划性破坏;其次,要明确“一个认识”,即政绩观念要让位于文化价值;再次,要做到“一个保留、三个控制”即尽量保留基本格局、控制大规模拆迁、控制强制性拆迁、控制过度商业化。城镇化建设不能只算经济账、只算眼前账,更应该算好文化账,算好长远账。
当前不少古村落保护过程中忽略了人的因素,具体来说,忽略了百姓的居住需求,存在老房子采光、通风、排污、修缮等等问题;此外,部分地区古村落保护中直接进行居民迁移,导致没有人住、没有人气、没有活力、没有生机。自然而然缺少了本身的“人气”,也就体现不了古村落“物”“我”两方面魅力。
当然不少地区成功经验值得学习,比如乌镇在保留历史建筑的同时关注现代生活方式、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既保护了物质载体也彰显人文气息;又比如西塘在保护与开发中平衡,在历史与未来找到切入点,不搬不离、和谐人居,实现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结合,达到了既有“筋骨肉”又有“精气神”的效果。简言之,必须以“人”为中心才能体现“物”的价值。
文化遗产对于文化传承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作为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方面,古村落保护尤其重要。因此,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文化账,既要有物质方面也要有精神方面,既要有筋骨肉也要有精气神。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化记忆不会遗忘、让文化基因入脑入心、让文化传统根植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