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将成为开启城镇化3.0版重要载体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2-21 05:11:20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我国的城镇化需要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我国的城镇化需要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关系,而要形成这样一种关系,小城镇和特色小镇的发展毫无疑问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QQ20180221-051412
  
  步入城市资源产业要素向外扩散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将开启3.0版。记者获悉,我国城镇化已从资源、要素、产业向城镇集中的1.0,城市病显现的2.0,进入到城市功能疏解的3.0时代,并将通过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城市化等方式加以实现。
  
  据权威人士透露,我国城镇化发展路径正在转向城市资源产业要素向外扩散阶段。“城镇化1.0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初始阶段,资源、要素、产业都在向城镇集聚。随后,城市数量增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同时污染、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也接踵而至,城镇化进入到了2.0时期。”
  
  上述人士表示,城市病对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抵消作用,这也意味着城镇化路径必须要改变。“城镇化将从过去一味向城市集中,转向将城镇集中的功能向周边扩散,向小城镇、小城市扩散,这也成为城镇化3.0的重要表现。”
  
  具体来看,城镇化不再仅仅是农民上楼、入城这样的单一手段,而是以乡村振兴战略、特色小镇为主要抓手。其中,乡村振兴将对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三农”问题影响深远,既是农村产业的振兴,又重在农业的振兴。特色小镇,则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总思想引导下,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提效的重要基石。
  
  “特色小镇是乡村之头、城镇之尾,处于中间的位置,同时其也处于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中间部位。因此,特色小镇将成为城镇化3.0中承接功能转移的重要载体。”上述人士说。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也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我国的城镇化需要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关系,而要形成这样一种关系,小城镇和特色小镇的发展毫无疑问将会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徐林认为,小城镇和特色小镇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是城乡之间一个很重要的缓冲地带,应当吸纳更多的城乡人口。而特色小镇建设则有利于形成创业和创新的平台,真正培育构建出产、城、人、服紧密融合的新型城镇。
  
  事实上,现阶段多地都在启动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据全联房地产商会特色小镇分会首届年会发布的《2018中国特色小镇白皮书》介绍,目前,在全国的31个省区市中,有23个地方政府启动了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其中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有19家,地方住建厅牵头的有4家,仅北京、新疆、上海、河南、山西、贵州、青海、西藏8个省市尚未启动。
  
  “虽然各地涌现出了不少有特点的特色小镇,但也出现了‘盲目跟风’的现象。”徐林指出,特色小镇建设出现了运动化的趋势,成了政府的任务工程、政绩工程,容易产生揠苗助长的效果。
  
  徐林表示,此前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四部委发文对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了统一规范以避免盲目建设、防止千镇一面。要防止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新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也要防止政府的大包大揽及加剧债务风险。
  
  对此,前述权威人士也表示,特色小镇需避免规模的不合理扩张,并符合一定的条件标准。“目前很多特色小镇只有一家企业,这是不可以的,打造特色支柱产业是特色小镇的命脉所在。”
  
  未来对特色小镇的认定或将标准化。该人士指出,特色小镇面积应把握在3平方公里左右,打造20个左右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每家企业平均可带来4亿元左右财政收入,特色小镇就业的员工年收入应该达到6万元左右,小镇吸引人口5万人左右。“这样的特色小镇一定是可持续,一定是有竞争力的,也一定是有生命力的。”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首先建设特色小镇的浙江省日前出台了全国首个地方版《特色小镇评定规范》。规范明确,特色小镇相对独立于城市和乡镇建成区中心,原则上应布局在城乡结合部。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把握产业准入成为发展特色小镇关键目前,特色小镇的建设已进入“深水区”,如何根据地方特点合理地发展特色小镇,将是摆在每一位小镇建设者面前的课题。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日前指出,特色小镇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要打破城市和乡村之间这种二元结构的界线。
  
  他进一步表示,从现有的案例来看,特色小镇的模式做得比较好的,一般都是本地资源丰富、能够形成符合当地资源禀赋的特色产业,从而吸引人口、企业、资本和其他一些重要的生产及创新要素聚集的小镇。
  
  小镇应规避“盲目建设”
  
  自国家提倡创建特色小镇的两年多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特色小镇的创建计划。据克而瑞大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各地小镇项目已经超过2000余个。
  
  发改委规划司城镇化推进处处长刘春雨表示,近两年来一些地区大胆探索,打造出了一批有产业特色、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特色小镇,彰显出了鲜明的独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据刘春雨介绍,在2017年第三季度末,国家发改委对全国的225个特色小镇做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小镇总体入驻的企业有3万家左右,吸纳就业人口130万左右,创造税收200亿元左右,完成特色产业投资2000亿元左右。每个小镇平均入驻企业140家,吸纳就业5000多人,缴纳税收7000万元。
  
  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在特色小镇推进过程中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存在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的苗头。“一些地方随意拿出个名头或符号就声称要搞某某特色小镇,什么煤炭小镇、钢铁小镇、甜玉米小镇等,有的是要淘汰的落后产业、有的是低端农业,根本没搞清特色小镇是什么。”一位专家坦言。
  
  对此,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戴上特色小镇的“帽子”。另外,上述意见还明确,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也就是说,“特色小镇”不是行政意义上的乡镇。
  
  对此,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告诉记者,特色小镇的一个特点是要实现制度的创新,现有的行政体制对于企业经济的自由发展有一定束缚,浙江特色小镇之所以比较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作为小镇平台,不要与行政级别挂钩,就是小镇服务平台、小镇服务产业。”他强调说。
  
  小镇建设应规划先行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杨中川告诉记者,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决定做特色小镇前一定要做好前期策划,要调研考察小镇当地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各方面条件。
  
  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认为,特色小镇应该是新产品、新结构、新创业生态等“特色”的形成,是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城市所提供的各种“正外部性”协同作用、共同演化的结果。“这就决定了特色小镇不可能全部由‘规划’所覆盖。”仇保兴说。
  
  据悉,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等机构日前共同发起了一项“百强县特色小镇创建培育计划”,该计划希望搭建政策平台、整合产业资源,为特色小镇创建培育提供政策指导、顶层设计、资本导入、产业落地、建设运营、传播推广等系统解决方案。沈迟表示,该计划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帮助地方政府理清思路,另一方面还会起到搭建平台的作用。“把资源对接起来,互动就多了,信息也更透明了。”
  
  让特色小镇的“指挥棒”更科学合理浙江省日前发布了《特色小镇评定规范》,明确了特色小镇必须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体制“新而活”、产业“特而强”等。这是国内首个特色小镇评定的地方标准,让建设特色小镇有了指引和依据,值得点赞。
  
  小城镇连接着城市与乡村,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也是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小城镇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特色小镇成为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方向。自2016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两批公布了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林业局等部门也相继发布了有关特色小镇发展计划。随着相关政策举措的实施,各地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情十分高涨。
  
  不过,特色小镇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不少乱象。有些地方以为修建古代建筑风格的街道才是特色,于是大拆大建,仿古的商业街建起来了,却因没有历史根基,缺乏文化底蕴而聚不起人气;有些地方盲目拆旧建新,拆掉了原本特色鲜明的老街区,建起了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建筑,形成了毫无特色的“千镇一面”;有些地方借着建特色小镇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高楼起来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却严重滞后;还有些地方的特色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脱节,由于缺乏产业支撑,产城融合成了一句空话。
  
  特色小镇发展之所以会出现各种乱象,有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不到位、理解有偏差的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一些地方官员把特色小镇建设搞成了政绩工程,喊口号、玩噱头、耍花招,贪大求快。这些做法容易导致资源要素的错配和浪费,使特色小镇建设空有其表、流于形式,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极为不利。
  
  特色小镇的建设涉及到产、城、人、生态等要素资源。发展特色小镇的关键,不在于高楼大厦,也不在于古朴还是现代,而在于整合利用好当地已有的优势要素,挖掘特色资源,升级特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让特色小镇健康生长需要强化顶层设计,既要有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和建设规划,避免盲目无序建设,也要通过设置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让对特色小镇建设成果的评价有章可循,为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在各种政策的催生下极易一哄而上,需要发挥好规划的引领作用,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通过设置相应的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让特色小镇建设的“指挥棒”更科学合理,能够更好地引导土地、产业、资金、人才等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产、城、人协同发展与相互融合,不断提升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本文标题: 特色小镇将成为开启城镇化3.0版重要载体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225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