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生活情怀的民宿,让民宿主人和住客都沉浸在梦想的绮丽星空中。但民宿总要面对市场竞争。和互联网深度结缘的民宿,正在面临一场大考验——当文艺、怀旧、乡愁、发呆、情怀等词汇在“互联网+”时代加速泛滥,依然要承载这些元素的民宿,如何既实现商业价值又能做到独一无二呢?
躲在艳阳下的纳西老院落里,把身子陷入被抱枕包围的藤椅,逗猫、发呆、品茗,和“花间堂”客栈主人聊着天南海北;面朝大海,在“岛居白沙”的小院里,手握啤酒罐,仰望星空,静听潮汐,远离纷扰……非标准化的民宿,让这一切有了可能。
搭上休闲游的快车,文艺范儿、有故事、讲情怀的民宿在国内迅速发展,多家民宿更是开起了连锁。情怀,是民宿始终不变的主题。情怀之外,民宿的发展也要朝现实看,硬件广为诟病,有情境缺内核,租金上涨、竞争激烈导致亏本潮,满载个性化体验的民宿,又该如何冲出迷雾?
区别民宿和农家乐、渔家乐等住宿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主人的初心。许多民宿主人在设计时,从实现自己的文艺梦想或者为住客打造一个像本地人一样的生活空间出发,逐渐搭建出一个从构想走进现实的客栈。
从宏观来看,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博士后钟晟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发展驱动因素由投资、出口更多转向消费,突然慢下来的节奏让人们重新审视生活,乡土文化情结集中爆发。与此同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闲置农村住宅和农业用地为民宿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机会和空间,民宿使衰落的传统村落焕发了新的生机,创造了更多价值。
“在互联网的技术背景下,即使位置偏远的民宿也能够让目标群体找到并抵达,这就为那些地处偏远、环境优美、具有文化特色的民宿提供了机会。”钟晟说。
因此,民宿在“互联网+”时代加速发展,并从小众走到台前,尤其是在黄山、婺源、大理、丽江等旅游目的地,如花间堂、隐居、德懋堂、安缦法云等一系列民宿品牌迅速崛起,途家等民宿分享预订平台已成互联网新贵。
这种充满文艺范儿的实践,受到住客欢迎的同时,也挠动了许多有梦想的城市白领的心,让越来越多的民宿爱好者加入民宿投资、改造的群体中,“辞职开客栈”一度成为潮流。然而,当文艺、怀旧逐渐泛滥后,民宿迎来了新局面:一是涌现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二是房屋租金迅速上涨,配套服务跟不上导致口碑下降,客栈经营在多面夹击中陷入困局。
民宿品牌打造有3步:首先是让人知道,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一个地方,其次是让人认同,最后把人引过来,慢下来,住下来,把钱留下来,还想反复来。而以上诸条的实现必须把某个方面的体验做到极致,提供的产品令人满意。
即使投资巨大、材料贵重、技术先进,体验不好,民宿吸引力也不会高,因此,体验才是民宿品牌的核心。互联网思维下,最能够形成互联网传播效应的民宿,应是装载某种生活梦想、具有某方面令人惊艳的比较优势,甚至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的,例如和孩子一起在屋顶上看星星、在河流上会友、躺在野外仰望星空跟自然睡一觉。对于民宿来说,应当以项目的视觉体验和故事体验,创造出富有体验和想象空间的高品质闲暇生活,吸引住客自愿转发。
“讲情怀,更要讲故事。‘互联网+’时代只讲长板,不提短板,具有情怀的故事,能够让产品具有独特性,主题营造过程中,也能让故事流传。”罗军说。
古城、胡同之外,乡村显然是民宿更大的阵地。黄严认为,乡村民宿不全是把废弃的古村落改造成高品质度假村,也可以在活着的乡村用民宿“穿针引线”实践乡建计划。这样,在贩卖生活的情怀的同时,民宿回到田间地头,也为当地民众引出一条文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