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后期,已有人类在沙头一带聚居。沙头村旧名碧沙,南宋时建村于山前沙滩,与后山碧绿的林木,互相辉映。碧沙初分5坊,最大的是沙头坊,且有集市,名沙头圩。碧沙一名逐渐为沙头所取代。
沙头千载的历史积淀和丰厚的岭南文化,在今天依然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如今,走在沙头的乡间,可看到一间间古旧祠堂掩映在郁郁芭蕉树后、紧偎在小桥流水旁,随处可见的古旧民居如同阅览一卷卷岭南文化积淀的绵长历史画轴。
作为最能直接体现传统文化的载体,至今仍有多处大小不一、各具特色的古祠堂在沙头保存完好,这些古祠堂在保留了最原生态的本土文化色彩同时,被赋予了新文化的功能,或作为阅览室、展览室,或成为村民文体中心等民间活动场所,逐渐成为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极大地推动着农村文化和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以祠堂文化推动基层文化建设、推动社会文明发展,仅仅是沙头在传承和创新历史文化中的一个亮点。沙头还正积极推进“农家书屋”、“绿色网园”建设,通过这个社会主义文化阵地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08年,沙头街9条行政村、两个居委全面完成“农家书屋”、“绿色网园”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食粮。
除了文化古迹,沙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底蕴厚,异彩纷呈。每年农历正月初八有传统的七乡会景巡游各乡,巡游队伍有彩旗头牌、鼓乐队、舞狮、舞龙、生花制作的罗伞和牌额、小童化装骑马等内容;端午期间有龙舟竞渡;乞巧节有“摆七夕”活动。
在文化部颁布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中,狮舞《广东醒狮》赫然在列。作为广东狮舞的重要组成部分,沙头汀根的醒狮名扬四方。近年来,沙头街因势利导,加强组织、积极扶持,着力打造汀根醒狮文化品牌。街道在2006年出资5万元为汀根醒狮团购置了4根比赛用的高桩,并多次组织汀根醒狮参加区、市、省以至国际性的民间醒狮表演赛。
深挖文化资源,创造文化品牌,开发文化产业,提升文化品位,孕育文化氛围,近年,沙头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在挖掘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构筑坚实的文化阵地。沙头文化发展硕果飘香,文化工程亮点纷呈,特色文化声名远播,大型活动好戏连台,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文化交流活动频繁,文物古建保护得力,文化事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盛况。
从过去延续了光荣,从千载的人文积淀里获得了快速发展的精神力量。文化为沙头这辆高速行驶的列车加装了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