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并弘扬村庄文化呢?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3-02 10:10:08
核心提示:  挖掘并弘扬村庄文化已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挖掘并弘扬村庄文化呢?至少应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为匹配
  挖掘并弘扬村庄文化已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挖掘并弘扬村庄文化呢?至少应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为匹配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拯救村庄文化的步划。一日千里的工业化城镇化正猛烈冲击着乡土,遗址古迹随同民间传说、本土典故等眨眼间就消失了。而续修家谱或撰写村志,或可延续农耕文脉。数千年来,人们一代接一代的把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这便是家谱。正史的记录毕竟有限,而家谱恰好可以作为有力的补充。它详细记录着一个家族的文化踪迹,其数量之多、涉类之广,是其它图籍难以比拟的。完整的家谱,都记载着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内容。通过修谱来追根溯源、寻祖问宗,当是很好的祖系传承的亲情教育。可以说,尊重家谱是每一个村庄里的人们尊敬祖先的表现,此亦村庄文化之根系所在。

  二是深入调查以研究价值性资源。到村庄中寻踪觅宝,必须耐住寂寞,做好考证,尊重历史,切忌情感色彩和想当然的下结论。要坚决地让第一手资料说话,把散落于民间的文化碎片缝补起来,放光溢彩。

  三是严格维持村庄文化的区域特质。所谓“十里不同俗”,每一个村庄都必然的具有该地区天时、地理、人文的特征。于村庄出生的人们以及村庄本身,无不打上该地区的烙印即该地区的DNA。而这,既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所以需要百般保护。

0018DxTazy7dHTLSCM9e1&690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极必要创置的“村庄文化新载体”有两个。

  其一,文化礼堂。

  完全可利用村庄原有而废弃的校舍和厂房、早已闲置的生产队时期的仓库或大队部等,修缮之。

  礼堂,自古就有,即举行典礼或集会的厅堂。现代乡村礼堂,不仅是一个文化空间,也是村民的日常公共生活空间。在文化礼堂中除了开会、文艺、娱乐、学习等活动外,还应该有日常活动,如在文化礼堂中举行红白喜事、生活礼仪,入学礼、成年礼、春节祈福礼、清明感恩礼、重阳尊老礼等,通过拓展和完善生活礼仪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外延以不断创新其内涵和表现形式,使之成为蓬勃向上的日常生活理念。

  当然,文化礼堂最为闪烁时代光芒的功能就是文化活动。村民在参与文化活动的潜移默化之中提高精神品味,一些不良嗜好即不知不觉得到改变,甚至沉入牌场或酒桌中的人也被吸引出来,投身乡村文化发展大潮。故此,文化礼堂内的最重要配置,即“两角一厅”。两角之一,文物角。有序地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古钱币、结婚证、煤油灯等小物件,古石磨、老蓑衣斗笠等生产生活用具,以及老报纸及旧家谱。一件件,无声地述说着村庄千年百年的光阴故事。两角之二,图书角。各类正能量的书藉,以体现时代特色的读物为主,包括自古以来本村人的作品。一厅,即文娱厅。琴棋书画,吹打弹唱,等等。

  显然,村庄里的文化礼堂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就是:体现中国农村社会的公共价值以及当今社会的民主意识、多元化的自觉性,建构具有凝聚力、归属感的精神家园。

0018DxTazy7dHTjLn3N5f&690

  其二,文化墙。

  选择旧晒坪空地或村口豁达处,设置。

  造型以简朴兼古朴为基调,内容则彰显传统与现代的美妙杂交。

  或村庄的历史与传说,或“孝诚仁敬诚”、“礼、智、勇、孝、悌、节、慈、让、恕、勤、义”等家训警言,或“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闻鸡起舞”等育人典故,或“十星文明户”、“百孝歌”等村规民约,或“家家都有老和小,尊老爱幼不可少”“家和万事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等新语录,配上一幅幅通俗易懂且生动活泼的图画。这样,文化墙扮靓村庄,让古圣先贤的睿智光芒四射,乃至寓教于乐地将行为规范、道德文化、经典国学等知识熔铸一体,成为村民的春风甘霖。

  总之,文化墙,秀的是乡村正能量,引领的是文明新风尚。
 
 

本文标题: 如何挖掘并弘扬村庄文化呢?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230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