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和创意手段去改造农业,农业会把生产、生活、生态更加完美地呈现在你面前。在文化创意和农业产品融合方面,台湾应该算是佼佼者,台湾的创意农场和个性农产品品牌,处处都折射出文创的影子。那么,文化创意如何融入传统农业,才能创造出别具一格、充满体验感的农业品牌?下面我们就结合台湾案例去一探究竟。
根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传承和创新
台湾一直强调传统文化(如一直坚持用繁体字),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坚守和传承的体现。台湾在学习日本、美国的经验中保留了传统中国的文化之根,并善于将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加以转化,体现在休闲观光农业方面,就是各具特色的主题农场、特色民宿、个性农产品等。
台湾的文化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一种全民文化,今天的台湾人大多都给人一种儒雅、有礼的感觉,这种文化性格渗入到产业或事业上,也让台湾的产品或商品有一种文化精神或文化内涵在里面。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到台湾旅游,最受触动的不是它有什么独特景观,不是它有什么产业规模,而是它的文化氛围,它传达出来的文化精神。相对于香港的文化旅游偏重于技的层面。台湾除了技的东西,还有道的层面,包括休闲农业、文创设计、养生养老,亲子娱乐等旅游业态,也非常有文化吸引力。
战略——突出自身特色,做出产品个性
寻找独具差异性的产品,哪怕只做一个产品,也要力求做精做强。例如,南投县信义乡的"梅子梦工厂"因为文创转型,由原来单纯的梅子种植产业,发展成为包括梅子种植、梅子产品加工、梅子休闲观光和梅子文化创意在内的新兴产业链,可谓将梅子产品做到了极致。梅子成了纪念品,梅子酒承载着各种在地故事,厂区成为休闲游览区,"梅之乡"的梅子减产但梅子产业却连连增收,"梅子梦工厂"一个品牌融合了多重产业,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经营收益,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义乡梅子产业文化。
营销——深挖风土人情,嫁接传统文化
如果有时间静下心,你就不难发现在身边有很多寻找历史、寻找打动人心故事的企业。台湾就有一家做米的农场"芳荣米厂",芳荣米厂成功的挖掘了当地农村古早味的原生态风华,经营到四代,经济结构转型为服务导向,芳荣米厂御除剥削印记,米厂走向合作之路,不但产品能持久于市场,更有着深厚的企业文化,这点是值得大陆新农人和忠诚热心于新农业发展的农企好好借鉴的。
沟通——多讲品牌故事,用情感制造溢价
品牌故事的诉求往往会给产品本身带去更多更具有特殊韵味的特质,当下营销的关键,是要会讲打动人心的好故事。在台湾,你就不难发现那些很温暖,很人性化的语言,即使是超市展台前的产品介绍,都充满着深深的情义,这就是多用情感制造溢价,如果有机会到台湾,那就一定要喝杯日月老茶厂出品的阿萨姆红茶,顺便感受一下红茶背后一个百年老茶厂的重生,那种视觉、嗅觉、味觉的冲击,赋予农产品充分情感,让人无比回味从知性又到性感的生态茶园的味道。
产品——追求一鱼多吃,创造更多消费价值
台湾许多著名的农牧场,在产品设置中追求"一鱼多吃",借助文化创意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消费价值。
例如台湾的清境农场,在优美的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借助文创转型,在场景设计、活动创意、产品概念等方面提升农场的趣味性及其多重消费价值。农场中的风车图腾设计,成为农场随处可见的人文景观;动物泥塑装置,令儿童游客喜出望外;采用网络语言形成设计产品名称,"米田共"的戏谑,吸引了无数青少年。
再如台湾的飞牛牧场,摈弃原来单纯的养殖业态,实现文创转型,成为链接1-4产业的家庭休闲、娱乐消费场所。牧场中设立专门的儿童画场所,展示儿童画牛作品,令农场成为儿童画房,引发家长持久消费;原来单纯的养殖场,成为少年儿童的动物知识教习场,养殖场工具房,成为电视剧拍摄地和游人纪念照片拍摄处。
品牌——静心寻找灵感,创意产品包装
农业需要好产品,更需要好的包装,一个符合产品同时贴心与客户的包装,才是构建营销价值的前提。在农产品的品牌形象设计中,关键是怎样静下心去找寻创意灵感,在细节上做文章。
例如,台湾著名的掌生谷粒,采用原住民纺织的特色花布作为包装材质,充满了浓浓的在地文化气息;用古朴的牛皮纸制成传统口袋状外形,搭配上纸藤封口手柄,再配上白色棉纸以及传统书法文字撰写,十分古朴自然,形象价值从客户体验来看恰到好处,这是掌生谷粒的起点也是原点。掌生谷粒品牌在传统产业中加入创意,并以创意为核心,实现文化再生、创造品牌的品牌经营模式,不仅迎合了精致消费、文化消费、象征消费时代,更使其成为了产业创新的先驱者。
今日台湾农业,已摈弃了原来以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为立足点的农业发展模式,而是以农产品为由头(原点),以创意为核心,借助文创的力量,实现了农业的文创转型,形成多产业联动的品牌体系,整合提升了农业产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