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寺——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3-06 10:15:18
核心提示:  云居寺,云居寺始建于唐贞观五年(631),由僧人静琬创建。静琬建寺后,云居寺历代皆有修建。辽圣宗时期,已形成五大院落,
  云居寺,云居寺始建于唐贞观五年(631),由僧人静琬创建。静琬建寺后,云居寺历代皆有修建。辽圣宗时期,已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的规模。可惜于1942年遭日军轰炸,毁坏严重。解放后,经两次大规模修建,现在的云居寺,再一次蓬勃起来,成为京西名刹。

  云居寺坐西朝东,沿中轴线布局。现在的云居寺没有山门,第一间殿是天王殿,天王殿后面是毗卢殿。从毗卢殿北侧沿小路走进去,可以看到寺内收藏的一批古碑、古塔的残件。再往前走,有三座塔,名为三公塔。云居寺除了石经,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塔了。云居寺素有“塔林”之称,寺内及周围现存十余座古塔。

QQ截图20180306101044

  这三座塔自北向南分别是溟波、圆通、了尘三位大师的墓塔。三人是清代云居寺的三位主持,不仅佛法造诣高深,而且对云居寺在清代的振兴有重要的贡献。三座塔均是砖石结构喇嘛塔,塔身雕刻有各种纹饰,很有清代特点,塔前均有石供桌。其中溟波塔保存较好,有方形的台基和须弥座,须弥座有一层束腰。圆通和了尘两位大师的墓塔下部损毁较严重,须弥座均不存,现用石块和水泥堆砌。

QQ截图20180306101100

  三公塔往南走上台阶就是云居寺北塔,北塔又称罗汉塔或红塔,是一座楼阁式塔和喇嘛塔结合的平面八角形砖塔。此塔的建造年代没有明确记载,林元白《房山云居寺塔和石经》一文推断,应与云居寺南塔同时,即辽天庆七年(1117年)。

  此塔为“塔内有塔”的情况,下部为楼阁式辽塔,上部为后来包砌的塔顶。现在的北塔最底部是新砌的一层薄薄的的塔基,其上是须弥座。须弥座的底部有一圈小塔,每面22个,是烧制好的砖砌上去的。小塔两侧写“法舍利塔”。塔身写“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语出《佛说造塔功德经》。

QQ截图20180306101122

  再上是一圈束腰,每面三个壼门。损坏严重,大部分为补砌,只有少量存留雕刻。再上为第二层束腰,也是每面三个壼门。再上为一层平坐的斗栱,除转角铺作外,每面一个补间铺作。平坐上为楼阁式塔身两层,上层较下层略小。塔身东南西北四正面开拱券门,四隅面砖砌假窗。两层塔身均有平坐,平坐均有斗栱支撑。除第一层平坐的斗栱外,其它各层斗栱都是两朵补间铺作。铺作间的拱眼壁也有雕刻。第二层塔檐上为喇嘛塔顶的须弥座,每面两个壼门,再上为塔肚和塔顶。

  北塔的周围还有四座小唐塔。西南角为开元十五年唐塔,开门朝南;西北角为景云二年唐塔,开门朝北;东北角为开元十年唐塔,开门朝北;东南角为太极元年唐塔,开门朝南。四座塔材质均为白色大理石,高约3米,形制均为平面方形塔,六层塔檐,是典型的唐代密檐塔。正门两侧各有一力士守门,塔身侧面有铭文,内部中空,壁上雕有佛像或供养人,尤以东北角的开元十年唐塔雕刻最为精彩。

QQ截图20180306101137

  与北塔中轴线对称的位置为云居寺南塔原址,南塔已经于1942年毁于日军炮火,现在于原处重建,据说是依据原南塔样式。南塔由辽代沙门绍坦发心修建,高30米,十三层密檐塔。静琬法师密藏于雷音洞内的佛舍利曾藏于此塔,故称释迦佛舍利塔。此塔被炸毁时,塔心脱落《石经寺释迦佛舍利塔记》,记载“此塔前相去一步在地宫有石经碑四千五百条”,成为发现辽、金石经的重要线索。

  云居寺不仅藏有佛教三绝与千年古塔,而且珍藏着令世人瞩目的佛祖舍利。舍利(佛教名词)意为尸体或身骨。相传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1981年11月27日在雷音洞发掘赤色肉舍利两颗,这是世界上唯一珍藏在洞窟内而不是供奉在塔内的舍利,与中国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为“海内三宝”。为千年古刹增添一份祥光瑞气。

  云居寺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寺院,著名的宗教活动场所,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寺特有的幽静地理环境,奇特迷人的秀丽风光,蕴涵着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是藏经纳宝之地、祈福迎祥之所云居。
 

本文标题: 云居寺——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232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