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角楼:与土楼一脉相承而又别具特色的客家民居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3-09 11:29:09
核心提示:  提到客家民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福建土楼,许多人称赞它为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但你是否知道,在广东和平县林寨镇,还
  提到客家民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福建土楼,许多人称赞它为“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但你是否知道,在广东和平县林寨镇,还有着另一种和土楼一脉相承而又别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四角楼。

  乡人原是客,客从何处来

  因南岭的天然屏障作用,岭南地区形成了植被茂盛、炎热多雨的独特自然环境,并由此诞生了中国地域文化中最具鲜明特色的岭南文化。而承载着岭南文化的人们,则是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究其源流主要有三:百越人、疍家人和客家人。

  百越各族后裔以生活在广西者居多;疍家人被誉为“水上吉卜赛人”,他们以船为家,主要在沿海生活。剩下的,就是为数众多的客家人了。岭南客家人,是指原籍中原的汉族人迁徙岭南定居者,相对于土著百越人来说,他们自称“客家”或“来人”。

QQ截图20180309115138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后,设置郡县,岭南正式归并中原。作为赣、粤的走廊地带,岭南河源就成了客家先民最早到达的栖息之所。平定岭南的关键人物赵佗,后任龙川令,至今河源龙川县仍存“佗城”遗址。据《史记》记载,赵佗“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中原人从此在这里落地生根,这就是历史上来到岭南的第一批客家人。

  据说,当年赵佗为保佗城安全,派一林姓将军带兵在龙川西北方向20多里处修筑关隘,建寨守卫,久之,此关隘便名为林寨。林寨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因为它扼守在赣粤古驿道“水陆联运”的交会处。这条古驿道是古代中原进入岭南最便捷的线路之一,如今的赣粤高速、京九铁路两条国家大动脉,也沿着这条古驿道平行而过。

  历史上,南迁的客家人、大批的商旅沿着赣粤古驿道,从赣州方向南下,进入定南,跨过赣粤两省的界河——柱石河,进入粤地。千百年后,曾经的驻军之地林寨,渐渐成了这条古驿道上最繁华的一处商埠。

QQ截图20180309115144

  闭户御盗匪,古堡若金汤

  据《中国国家地理》,林寨最初的建立始于客家人,林寨最终的兴盛亦与客家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现居林寨的20多个姓氏,多为元末明初从福建、赣南等地迁入的客家人。根据现存《林寨陈氏族谱》记载,现在的林寨著姓陈姓始祖陈元坤,原籍江西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北宋时义门村三千余口迁居福建汀州,元朝至正(1350年)年间自汀州宁化县石壁村入粤。

  让我们想象一下,千百年前,当客家人跨过千山万水,来到异域他乡,面对传说中充满恐怖与瘴气的蛮荒之地,他们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怅然与忐忑。外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家族的团结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建筑艺术上的奇葩——聚族而居的客家围屋,因此诞生。因地理环境制约,各地的客家围屋形制不同,有土围子、围龙屋、土楼等等,风格鲜明,各具特色。

  来到林寨的客家人也因地制宜地修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客家围屋——四角楼。四角楼与福建土楼、梅州围龙屋等客家围屋都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结构坚固精巧,布局严谨。林寨四角楼的墙体,就地取材,整个楼房皆由夯土、卵石、糯米汁层层垒叠而成,从下至上,皆是如此。如此奇特的夯土建筑术,今多不存,已成为研究民间夯土建筑技艺的活化石。

QQ截图20180309115348

  明代之前,粤北本无和平县。天高皇帝远,一直是匪巢。最厉害的是“金龙霸王”池大鬓,他把持山头,打家劫舍。朝廷震惊,派王阳明前去剿匪。王阳明不仅是大儒,亦通军事。剿匪大捷。王阳明说,匪多,皆因政教不及。故请朝廷于此设县治以教化。朝廷很快批复,同意设和平县。

  修筑于和平县的林寨四角楼,自然在防匪方面颇下功夫。在建筑材料、楼高、墙体厚度、门窗的结构与大小、附属防卫攻击构件等方面费尽心思。

  此外,林寨四角楼还有一个区别于其他客家围屋的最重要特征:在整个建筑的四个角,加建高出房屋一至二层的阁楼,其形制和功能都如同炮楼一般。高耸的阁楼之间,由回廊相连接,在整个建筑里可以上下贯穿,四通八达,既可居高临下对房屋四周进行监护与瞭望,又可对入侵者进行狙击。

  “谦光楼”是林寨四角楼的代表之作,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正面是4栋广府式骑楼,两旁各有两栋侧屋,整幢屋层层相通,屋内有11个天井采光,有18个厅堂,每层有86个房间,全楼共有324间房。四角阁楼为4层结构,大门用的是防火防弹的桐木做门板。楼内,大天井左边有一青石水井,院内有粮仓、砻碓、风车、菜地、牛栏、猪舍,左侧有一花园,园中也有一眼水井。如此建筑结构,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城堡,即便遇上山匪围攻,坚守十天半月也没有任何问题。
 

本文标题: 四角楼:与土楼一脉相承而又别具特色的客家民居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235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