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业、农村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成为了乡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体的生态文明。如何发展生态宜居?如何实现乡风文明?如何让一个个村镇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表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一个美丽宜居的乡村,真正把乡村建设成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是生态文明大系统中的坚强屏障。
乡村不应只有蓝天白云清新空气,还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生活条件、浓郁的田园情趣,不仅可以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而且能够带来多重效益。广州特色小镇“吕田莲麻小镇”,2016年对外迎客,当年农民人均收入就达到了20610元。2017年,莲麻村被住建部评为“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这个昔日的贫困小镇焕发出勃勃生机。
叶兴庆还表示,从农业发展角度看,乡村振兴必须要从以前的产量导向对资源生态造成破坏里吸取教训,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走一条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作为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态系统如何发展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因此,必须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我国未来农业发展,一方面要大幅降低农业资源特别是水、土地等基础资源的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特别是加强对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等的综合治理。当下,由于农田灌溉用水过量,华北平原已出现大面积的地下水漏斗,将灌溉农业逐步改造为节水抗旱型农业是趋势;此外,扎实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行种养殖结合等。与此同时,必须严守生态红线,加大农村生态保护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加强污水、废气、固废等常规污染问题综合治理。突出农村化肥农药污染专项治理和土壤污染综合整治,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绝对安全,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如何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将生态美丽和富裕有机融合,让农民吃上“生态饭”,是依托生态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可喜的是,一些地方已经做出了较为成功的探索。浙江德清县仙潭村是莫干山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前些年,这是个连姑娘都不愿意嫁进来的穷山沟。近几年,村里发挥当地绿水青山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前在外经商的人员、大学生们纷纷回乡创业,村民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3.4万元。在德清,生活在农村的人已经很少有人愿意搬到城里去住,反倒是城里的人千方百计想办法到农村去。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宜居”是一致的。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是农民的梦想,也是每个国人的梦想,更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值得注意的是,生态宜居,既要考虑舒适度,又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与传统建筑特色的继承。农村建房也要按照生态规划,注重和当地的生态环境相结合,最大限度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巴藏乡各皂坝村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突出保护原生态风貌,以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为抓手,风貌改造中,在保持原有石墙的基础上,就地取材利用片石精细打造, 在维持村容村貌原貌的基础上,对村子进行原生态修复,坚持做到生态文明小康村就是一幅基本上未经修饰的自然山水画卷。
长期以来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未被纳入建设规划之中,村庄环境脏乱差,成为影响农村生活质量提高的一大因素。以生态文明引领乡村振兴战略,还要做好乡村生态文明工作,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搞好洁化、绿化、美化工程,营造生态宜居的良好环境。只有在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提升农村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农村,才能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以生态文明观改造传统农业,以生态文化提升乡村文明,以生态文明统领乡村振兴,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未来,一个个既有内涵又有颜值的新村将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