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区马套村位于泰山西麓,是省级文明村、省级宜居村庄、省级旅游示范村,也是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今,想体验这样闲适静美的生活,在济南也能实现。
近年来,济南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动全市“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基础内容,大力提升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覆盖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积极开展农村七改工程,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让农村面貌得到显著改观”。截至目前,济南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覆盖率已提高到42%,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500余个。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文涛在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农村工作时曾强调,要按照“保基本、广覆盖,突重点、上水平”的思路,加强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探索实施农村改暖工程,推动清洁燃煤替代,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记者从济南市委农办获悉,近年来,根据省市工作部署,按照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要求,我市从规划编制、基础设施、村容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和村务管理等7个方面着手全力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多次组织开展摸底调查、第三方考核,进一步摸清全市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现状。截至2016年底,我市美丽乡村标准化覆盖率提高到42%。从今年开始,每年完成420个村庄达标,力争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保留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
硬化的路面、整洁的街道、崭新的墙体,悠闲聊天的老人,嬉戏打闹的孩童……走在济南的田园阡陌,此情此景随处可见,但古朴风情又各不相同。在2014年初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建设“富裕、宜居、秀美、和谐、活力乡村”总体目标,确定每年创建30个左右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左右县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截至目前,济南已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500余个。其中,省、市级示范村117个。
万德镇有条大热的旅游线路,叫做“齐鲁8号风情路”,一经推出就好评不断,节假日期间更是人潮涌动。线路处于泰山山脉,沿线六村通过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将绿油油的盘山路、古老的村落、繁荣的集市、传说中的八仙石、古朴的风土人情等都融入其中,突出了地域特色,彰显了泰山西麓的自然风貌和齐鲁人文精神。
目前,在长清区,已有40%以上的村庄达到了美丽乡村建设标准,7个街镇被评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镇”,双泉镇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镇,长清区被评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区。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村特色和文化传承,根据不同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文化底蕴等实际,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要求,着力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
产业富民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新活力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农村环境、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的必由之路,其核心是通过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实现新时期农民的美好生活愿景。
施家崖村位于章丘区绣惠街道南部。近年来,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优质白莲藕种植产业,带动村民亩均增收5000多元,成功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先后获得济南市蔬菜标准示范园、章丘市支部“1+3”重点工程等荣誉称号。
在马山镇双泉庄村,村民们结合实际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种植面积突破5000亩,人均增收4000多元。像这样的村子济南还有很多,他们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业等相结合,使更多的新生代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力军。
从薄弱环节入手提升整体水平
农村改厕、危房改造、街巷硬化工作扎实推进。截至2016年底,实施233个村庄街巷硬化,累计改造无害化厕所14.9万户,改造危房2350户。实施村庄绿化工程,绿化面积0.8万亩。污水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开展污水处理的涉农镇办达到62个,占涉农镇办的73.8%;已建成入住的80余个社区全部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站或接入城区管网。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干分离”,全市涉及城乡环卫一体化的98个乡镇中43个乡镇实现市场化运作。
济南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富裕、宜居、秀美、和谐、活力”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补齐农村短板,夯实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基础。”
文章来源: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