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色小镇遇到美丽乡村,有什么区别?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3-30 15:36:29
核心提示: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本质均在于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打造发展动力强,环境品质优的人居环境。特色小镇是美丽乡村建设和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本质均在于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打造发展动力强,环境品质优的人居环境。特色小镇是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的蓝图,美丽乡村是当前孕育特色小镇和成长的优势地带。

  从目前的实践和案例看,特色小镇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嵌入都市型的,地处大都市圈之内,另一种是远离都市的,处在相对偏远的传统乡镇、乡村地区。

QQ截图20180330154200

  前者的典型是杭州的基金小镇、梦想小镇等,它们虽名为小镇,但并未脱离大都市圈,而是借助现代交通和城市相连,紧密地嵌入到大都市板块之内。

  目前,在广州、成都等许多大型城市,其都市圈范围内也都布局着特色小镇。这些小镇是大都市在完成工业化之后,进行城市化升级和信息化建设的产物。高效的交通体系和互联网信息网络等,让城郊也可以摆脱“边缘”的地理限制,很便利地接入大都市的协作体系。

  而在远离大都市的乡镇、乡村地区所建设的特色小镇,则根本无法嵌入到大都市的体系之中,虽然能够不同程度地抓住现代交通、互联网的机遇,但城市里既有的服务配套以及资本、人才等要素,很难向这类小镇自然地溢流。

  那么,这种纯粹是在乡村空间里特色小镇的建设,其在逻辑上和嵌入大都市型的小镇是不同的:乡村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不仅无法接受来自大都市的辐射,还要自己构建发展动能,主动从外面匹配资源,驱动小镇和周边乡村的联动发展。

  从国家已经公布的特色小镇名单来看,这种远离都市的、生长于乡村地区的特色小镇的比例还不小——毕竟全国范围内可以依托凭靠的大都市数量还是有限的,而广阔的西部与乡村地区,其特色小镇的建设所能依托的主要资源禀赋并非来自最近的城市的竞争力,而是来自乡村原有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

  过去的乡村是处在一种“城区—建制乡镇—乡村”这样的市镇村体系里,这种体系自然是由行政权力引导的,其中的建制乡镇在产业上对乡村并没有必然的引导整合功能。

  而越来越多的特色小镇在乡村地区的建设,使传统的市镇村体系被“城区—特色小镇—乡村”的新体系所取代。

  在新的体系当中,特色小镇能够扮演着传统建制镇所不具备或不必然具备的平台价值,包括作为乡村地区匹配外界资源、促进传统产业转型、特色产业发展、就地城镇化、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等多个层面的平台,尤其是对周边的乡村有着产业整合和辐射带动作用。

QQ截图20180330154233

  在新的阶段下,美丽乡村的建设必须思考一系列新的命题。

  包括新时期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培育、乡村在地文化的挖掘保护、乡村自然生态、乡村治理机制的提升和完善、乡村开放性重塑。

  但也要看到,乡村问题是整个社会系统问题在乡村地区的投射,其解决需要从社会协作的层面思考,只有乡村内外形成合力,才有可能推动新时期的乡村建设。

  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对立体制,使得城乡之间的市场要素难以按供需实际高效地流通匹配。城市工商资本想要下乡,面对的是难以资本化的乡村资源,有心而无力。想要让城市资本更多的到乡村地区投资,就必然要求农民对于自己的财产有更自由的处置权。

  2016年10月,中办、国办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完善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办法,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充分发挥“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

  因此,特色小镇势必是整合乡村内外资源的重要平台。

  一方面,乡村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必然要立足于乡村地区原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充分挖掘利用乡村原有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人才基础。

  另一方面,特色小镇将通过集聚资本、人才、创新创业等要素,成为乡村地区对接外部资源的重要平台。

 

本文标题: 当特色小镇遇到美丽乡村,有什么区别?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251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