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中国传统木质建筑易损的特质还是几度文化浩劫的余波,中国传统古宅的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山区村落原本是古宅保留量最大的区域,但由于近年大量人口往城市迁移,古宅的保留状况不容乐观。与其留给我们的是风吹日晒后的断壁残垣,不如改造新居,成为城里人的度假居室,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传统性与当代性在现今中国的建筑实践中永远都处于一种交织中的并行状态。今天介绍的RSAA庄子玉先生做的铜陵山居这个项目,起始于一幢徽州与沿江风格融合的普通民居,地处皖北一个偏远山村。原有建筑处于全村最高的山顶,占地较小,且现状及为残破,已逾十年未有人居住,故其四周皆为杂草和灌木覆盖;其东西向三跨,南北向一跨,原有屋面和墙体损毁严重。
传统的折面屋面和旁边抽离出来的流线型融合成一体,并暗合了中国文化道生一一生二的宇宙观;整个屋面以青瓦覆盖,在鸟瞰角度形成独特的形态,与现有的古村落,既融合又出挑,并将室内空间的特征从外部进行首次表述。
如此形成的东西向的四跨空间,从东起,一跨形成地块南向的作为起居室的前厅空间,一跨与横向展开的部分残墙形成的庭院空间及其二层的玻璃观景平台,一跨与西侧的原建筑墙体形成的卧室空间,增加一跨向西将山体和营造的部分景观空间纳入其半开放的檐下虚空间;由此在南立面上构成一幅传统语境下的当代拼接画。
故其东侧立面在原有建筑的单脊面一侧又新生一脊,进一步暗示了这种双生关系的线索,并形成一种宁静的平衡。新脊自成一跨,其中一半并入原建筑外轮廓,另一半形成檐下外廊,形成东立面上的虚实对比,并与南侧的下沉庭院景观形成对话。与南立面的横向展开的散点透视关系不同,东向悬崖方向的姿态更加倾向于一种单点透视的主体画面感,从中透射出的室内的铜饰构件及出挑的露台和挑檐,昭示着一种活力和期待感。
与外部廊道空间并置的,即为建筑的主要内部活动空间,由上述一系列新老墙体交错而成,故而原残损的墙体在建筑室内变成了数段内部墙体和室内隔断。从东向西,露台,起居室,餐厅,厨房,庭院,卧室由其私密性的逐级递减向西一字排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