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压力便是游客流量超过了景区合理旅游容量,其问题尤以节假日为甚,致使我国很多古村古镇旅游景点具有显著的旺季和淡季之分,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造成超负荷接待。旅游旺季景区内经常处于拥挤混乱的场面,古镇幽静的环境氛围被破坏,不仅无法正常游览,甚至对古迹、建筑等造成了破坏,垃圾污染和水污染问题尤为显著。
游客对于古城镇的吸引力源于当地的原真性,即民俗文化、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商业活动以及现代装修材料的采用,损坏了建筑的传统风貌,干扰了古村古镇的传统氛围然而过度的开发,使得古城镇丧失了独特的个性和城市印记,现代符号趋于雷同,形成“千镇一面”的尴尬局面,古镇原始风貌淹没于商业化中,浓重的商业气息侵蚀着人文氛围。
如“天府第一名镇”的黄龙溪,可以说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从硬件设施来看,似乎还能担负最美小镇之类的名声,但仿古建筑里的商业业态,以及总体的文化品位,却难负盛名。一条三百米的小街上,就有五六个虚张声势的5D小电影的商铺,小吃餐饮也是千篇一律的水吧,或者是貌似温州小商品市场出产的低劣小商品,这些东西在全国任何一个城乡结合部都能买得到。
开发商重商业轻文化
过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尊重城镇原有的文化特性,看得出来,无论是景观、建筑还是小品,黄龙溪都是一板一眼的按照标准的古镇旅游开发策划布局,古镇的商户也在尽力迎合游客的需求,一个过度商业化的古镇,街道成为了卖场,注定会失去原本的生命力。
古镇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古镇的格局、建筑形态等有形资产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生活习俗等无形资产的保护。老街老屋、老树老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与古镇的空间形态相结合才是城市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在。如果只是一些毫无生气的仿古建筑杵在那里,我想名曰“博物馆”或许更为贴切吧。
古镇旅游发展模式要点
古镇历经朝代的更替,见证历史的变迁,反映独特的民风民俗,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的延续,也是人类文化文明的结晶。人们对传统风情的向往和对历史原貌的探究,使得古镇旅游发展兴盛,也为古镇的存续提供了契机。当前,古镇旅游中文化传承的主要从以下3种方面进行:
1、重视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有选择性地引入外来文化、创意或艺术,增加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命力。
工艺传承:通过古作坊及相关产品的开发,进行民间工艺传承。
艺术继承:通过对当地古老艺术内容、方式、传统的延续,进行古艺术延续。
2、现代生活要素和时尚旅游元素低调注入,既满足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同时不破坏当地的人文脉络和生活习惯。
氛围延续:通过如主题商业、特色民宿开发、景观小品营造等,进行文化主题维护。
3、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留传统生活方式和自然居住形态。
遗迹保护:通过古建筑修葺,文化遗址保护,进行历史文化传承。
民俗体验:通过演艺、展览、节事体验等方式,进行民俗活化。
古镇的旅游开发和发展,不是为迎合外来游客而改变自身气质,不是为招来追求“短平快”经济利益的开发商,而是凭借和发挥自身独特气质和传统生活方式,吸引文化型企业、文艺工作者进驻和参与开发,吸引文化旅游者和文艺爱好者到访甚至长期居住成为一份子,共同参与古镇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