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古镇旅游怎么突出重围破茧重生?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4-12 15:17:07
核心提示:  古镇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压力便是游客流量超过了景区合理旅游容量,其问题尤以节假日为甚,致使我国很多古村古镇旅游景点具有显
  古镇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压力便是游客流量超过了景区合理旅游容量,其问题尤以节假日为甚,致使我国很多古村古镇旅游景点具有显著的旺季和淡季之分,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造成超负荷接待。旅游旺季景区内经常处于拥挤混乱的场面,古镇幽静的环境氛围被破坏,不仅无法正常游览,甚至对古迹、建筑等造成了破坏,垃圾污染和水污染问题尤为显著。

QQ截图20180412141051

  游客对于古城镇的吸引力源于当地的原真性,即民俗文化、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商业活动以及现代装修材料的采用,损坏了建筑的传统风貌,干扰了古村古镇的传统氛围然而过度的开发,使得古城镇丧失了独特的个性和城市印记,现代符号趋于雷同,形成“千镇一面”的尴尬局面,古镇原始风貌淹没于商业化中,浓重的商业气息侵蚀着人文氛围。

  如“天府第一名镇”的黄龙溪,可以说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从硬件设施来看,似乎还能担负最美小镇之类的名声,但仿古建筑里的商业业态,以及总体的文化品位,却难负盛名。一条三百米的小街上,就有五六个虚张声势的5D小电影的商铺,小吃餐饮也是千篇一律的水吧,或者是貌似温州小商品市场出产的低劣小商品,这些东西在全国任何一个城乡结合部都能买得到。

QQ截图20180412142427

  开发商重商业轻文化

  过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尊重城镇原有的文化特性,看得出来,无论是景观、建筑还是小品,黄龙溪都是一板一眼的按照标准的古镇旅游开发策划布局,古镇的商户也在尽力迎合游客的需求,一个过度商业化的古镇,街道成为了卖场,注定会失去原本的生命力。

  古镇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古镇的格局、建筑形态等有形资产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生活习俗等无形资产的保护。老街老屋、老树老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与古镇的空间形态相结合才是城市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在。如果只是一些毫无生气的仿古建筑杵在那里,我想名曰“博物馆”或许更为贴切吧。

QQ截图20180412142506

  古镇旅游发展模式要点

  古镇历经朝代的更替,见证历史的变迁,反映独特的民风民俗,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的延续,也是人类文化文明的结晶。人们对传统风情的向往和对历史原貌的探究,使得古镇旅游发展兴盛,也为古镇的存续提供了契机。当前,古镇旅游中文化传承的主要从以下3种方面进行:

  1、重视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有选择性地引入外来文化、创意或艺术,增加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命力。

  工艺传承:通过古作坊及相关产品的开发,进行民间工艺传承。

  艺术继承:通过对当地古老艺术内容、方式、传统的延续,进行古艺术延续。

QQ截图20180412142526

  2、现代生活要素和时尚旅游元素低调注入,既满足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同时不破坏当地的人文脉络和生活习惯。

  氛围延续:通过如主题商业、特色民宿开发、景观小品营造等,进行文化主题维护。

  3、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留传统生活方式和自然居住形态。

  遗迹保护:通过古建筑修葺,文化遗址保护,进行历史文化传承。

  民俗体验:通过演艺、展览、节事体验等方式,进行民俗活化。

  古镇的旅游开发和发展,不是为迎合外来游客而改变自身气质,不是为招来追求“短平快”经济利益的开发商,而是凭借和发挥自身独特气质和传统生活方式,吸引文化型企业、文艺工作者进驻和参与开发,吸引文化旅游者和文艺爱好者到访甚至长期居住成为一份子,共同参与古镇的保护与发展。
 
 

本文标题: 国内古镇旅游怎么突出重围破茧重生?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262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