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造园艺术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4-20 11:52:52
核心提示:  《红楼梦》第十六回叙说修造园子,全部设计施工由山子野负责: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栽花,一应点景等事,又有山子野制度
  《红楼梦》第十六回叙说修造园子,全部设计施工由山子野负责:“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栽花,一应点景等事,又有山子野制度。”这里所说的“制度”,就是设计、安排的意思。山子野,是作者虚构的一个擅长于设计规划的造园专家。“山子野”是什么意思呢?高鹗在续作《红楼梦》后四十回时,替山子野加了个姓,变成了“胡老相公山子野”,其实是改错了的。

  “山子”是一个方言词,指庭园中垒石造成的假山,说石则称为“山子石”,说洞则称为“山子洞”,犹如建筑设计中有“样子雷”,塑泥人的“泥人张”,捏面人的“面人汤”一样。下面所接的照例是姓,“山子野”的“野”就是那位造园家的姓了。

QQ截图20170420115652

  私家园林建筑在江南发展得最早。这一方面是由于有利的自然条件,垒山、营池、繁滋花木都很方便;另一方面是人文荟萃,有不少具有相当文化素养和建筑设计能力的造园家,如倪云林是元代著名山水画家,又是卓越的造园家。

  他们懂得整体的艺术构思,用山水画意作为造园的指导思想,以中国画尺幅千里的长处移入园林设计,在不大的建筑范围内造出大有丘壑的园子。明末苏州有名的文学家、画家、造园家文震亨的《长物志》,是我国重要的造园文献。其中“水石”一卷备述园林中广池、小池、瀑布的设计,以及灵璧石、英石、太湖石、昆山石的选用,提出了水与石相结合的设计主张。这样系统的造园理论著作如不是作者亲身参加过造园实践,是不可能写出的。曹雪芹如果不借鉴这些造园著作,不实地浏览江南园林,也无法假托山子野设计出一个大观园来。

  值得注意的是,曹雪芹自己就有园林设计的专论。据刘梦溪、丁维忠、李希凡等十余位红学专家认同,曹雪芹除《红楼梦》外尚有著作《废艺斋集稿》。这一佚著,早在1973年就有红学家吴思裕在《文物》杂志上撰文介绍过。但原件后落入日本人手中,而据亲见此书的孔祥泽说,他当年曾抄录其中的部分文字。《废艺斋集稿》共分八类,第七卷《岫里湖中琐艺》,就是专讲园林布置的。如是,则曹公假托山子野来设计大观园,自是有其园林设计经纬了。

timg (1)

  如曹雪芹在尹继善幕府中时曾作东游之行,则江南园林必为他游赏之地。苏州园林自不必说,那定是他赏玩的首选之地,而途中所经的无锡,亦必为“寄畅园”所吸引。据时人撰文介绍,无锡寄畅园为秦氏所建,秦家在四五百年间勋贵不断,在康熙朝时就曾接驾六次,较之曹家四次接驾还多两次。这些江南园林,对曹雪芹来说,不可能不留下深刻印象,又结合他的造园理论,花在了大观园中。《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布局合理,不落俗套,确实是一位有很高造园水平的设计家所为。为曹公所托名的山子野,无怪乎高鹗续作要称他为“老相公”了。

  还应该指出,在营造大观园中还会有不少能工巧匠来自苏州。“朱勔子孙居虎丘之麓,以种艺造石为业,游于五侯之门,俗称花园子。”(《吴风录》)朱勔是北宋徽宗时采运花石纲的官员,他的子孙流落苏州就以此为生了。大观园的设计施工,是离不开苏州造园艺术的传统的。《红楼梦》中的山子野设计了大观园,而实际上大观园的设计者,是曹雪芹自己。
 

本文标题: 《红楼梦》中的造园艺术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26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