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拆大整”中一批优秀老建筑该往何处去?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4-18 10:14:26
核心提示:  活化保护,构建古建保护利用新模式  龙湾版图上,白楼下、底岭下、新联、联谊都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都遗留着历史文
  活化”保护,构建古建保护利用新模式

  龙湾版图上,白楼下、底岭下、新联、联谊……都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都遗留着历史文化沉淀丰富的老建筑。这些旧时永嘉场“大户人家”建造的“大建筑”,带有明显浙南建筑风格,体现千年永强耕读文化与丰厚民俗风情,是城市乡愁的一部分。

  2016年上半年,龙湾区文物部门展开专项调查,历经3个月的摸排复查,查明纳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新联村、江前村、黄石村、三郎桥等38个行政村的历史文化风貌和“三普文物”现状,为区域内1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文物保护点、31处“三普”文物登录点和74处信息点一一采集影像、绘制方位图、建档保存,为每一处登录点和信息点钉上“身份证”,贴上了“保护牌”。


  走进永中街道联谊村,发现村居已基本腾空,大量老宅已被拆毁,少数保留下来的民居如今也已人去楼空。行至后郑路83号,一座有着硬山顶屋面、人字形两斜坡铺瓦的古朴建筑映入眼帘。据龙湾区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张益欣介绍,该民居由前后屋组成,前屋为清建筑,后屋为进深七柱十三檀五开间木构,东山墙由石块垒砌,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修理,郑氏一门三代都在寺前街经营渔网,勤俭起家,“学大寨、赶昔阳”的木窗联颇有时代特征性,全屋保存基本完好,将被“就地保护”。

  “并不是所有年代久远的建筑都具有保留价值。”原市文物局局长金福来全程参与了龙湾区历史建筑评估考察,认为此次列入“就地保护”的建筑“值得保留”。目前,在龙湾区拆改范围内,确认原址保存的古建共有25处,这批建筑多为灰塑艺术特别精湛、不易搬迁、对重大历史事件有影响的见证物、名人故居,或是在不影响用地规划的绿化用地上的历史建筑。他期待,结合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通过把建筑周边功能置换成绿地公园,这些历史建筑可为城市增添靓丽风景线。如永中街道联谊村“就地保护”的吴炳文宅,在拆除周边建筑后,能完美地与下湾河道契合,极好地呈现了水乡风貌。

  垂垂老矣的古建筑,要真正被活用起来,方能成为生活中的鲜活文化,发挥其人文价值。“钟秀园古建筑群落建成后,将引入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文化驿站,开辟文化艺术展览区域等,逐渐形成个性化布局、产业化发展的新业态,把文物保护嫁接到文化产业中去,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龙湾区文广新局负责人表示,这批古建将以“文物+文创”“文物+旅游”“文物+教育”等多种模式加以“活”用。

  据统计,2016、2017年龙湾区涉及整体迁移搬迁的历史建筑共有38处,其中16处已完成保护方案专家论证,除已知两处公园外,这批建筑还在寻觅更多合适归所。对于只有部分构件保存较好的历史建筑,保护方式则是拆取构件,保存利用。截至目前,已拆取建筑10处共十万余件特色构件,其中部分构件将用于全国文保单位永昌堡和寺前街历史街区修复。


  部门协力,倾心捍卫家乡最美风景

  “旧时永嘉场面临大片村居全盘拆除的状况,这些历代祖先沉淀的古建筑文化与丰富的人文传统精神,将终止于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也只能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使我感到无奈的困惑与情感的沉痛……近几个月来,我因工作职责一直在拆迁办中协调呼吁,但收效甚微……”

  以上摘自龙湾区文广新局副局长陈佐给本地知名学者章方松的一封信。

  民间善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文物结合教育,发挥活用价值,在龙湾区永兴第一小学校园中有一例典范。两座民国老门台,一矗立于学校教学区与运动区之间,一坐落在学校图书馆后门处,皆恢弘大气、古色古香,为这所百年老校的新校园增添了一抹厚重的历史感。这两座门台原属于龙湾区蒲州街道江前村陈宅,2017年9月完成迁移安置并通过验收,是温州市范围内首例“三普”文物异地迁移保护项目,也是民间援手古建保护,发挥积极作用的典型示范。

  “永兴一小的前身是创办于1883年(清代光绪九年)的罗山书院,那时候书院中就有门台建筑,这在校史资料与书院风貌手绘图中有清晰记录。”永兴一小校长陈建杰阐述“门台入校”的意义,“不仅仅是对优秀历史建筑提供庇护所,也不仅仅是为了增添校园景观,将老门台迁入校园,讲出它们的故事,就是开发了一门可见、可触摸、可感受的德育课程,这将为一代代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他看来,这两座门台兼具历史人文与艺术价值,且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十分契合——陈宅原主人陈正杰是参加1949年5月7日和平解放温州的起义军官,而在永兴一小办学历史上,也曾走出过温州和平解放风云人物王思本。
 

本文标题: “大拆大整”中一批优秀老建筑该往何处去?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265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