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住宅建筑,从来是一个将自然景物与居住空间融为一体的环境;在理念中把自然与人文社会融为一体的古代中国人,在建筑环境的创造上对于自然的偏好,成为一种本能的追求。
1
中古时期世界上最为宏大的都城隋唐长安城内,在主要街道的两侧,除有整齐的排水明沟外,还种植着有如现代城市林荫道一样的行道树,当时称为“槐衙”,唐代诗人曾赋诗:“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就是描绘的这一景象。中国古代城市街道重视树木绿化,几乎已成传统,如宋代福州太守,在任内时曾主持在福州的大街小巷内遍植榕树,使福州城变得“绿荫张盖”,并使福州城从此有了“榕城”的美誉。其实,这种由政府组织的绿化行动,在古代中国并不仅限于城市之中。早在周代时就有“列树以表道”的政策。汉代明文规定,“将作大匠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土木之功,并树桐梓之类,列于道侧。”后周时,雍州刺史在管域内的道路上,每一里路的间隔,种植一裸槐树,作为路人的“花荫”及道路的标志,周文帝认为“岂得一州独尔,当令天下同之”,因而大力推广,令诸州夹道一里种一树,十里种三树,百里种五树。如果我们深究一下古代历史,就会发现,中国古代在自然生态的保护上,持了十分审慎的态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人,就明白了不能“竭泽而渔”的道理。孟子曾经说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署不入垮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里显然包含了明确的生态保护思想。
2
中国的住宅建筑,从来是一个将自然景物与居住空间融为一体的环境。老子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成为古代中国人空间创造的基本原则。而对居住建筑而言,所负之阴与所抱之阳,都是包括自然景物的室外空间的代名词。由重重庭院组成的中国传统住宅,在进入建筑的主入口之后,还包容了独属于房屋主人的一方天地。唐代东、西两京城中十分流行的“山池院”或“山亭院”式住宅,就是这种将自然景观与居住建筑融而为一的典型形式。在住宅内,天光、水色、山石、林木、花草、丛竹,无一不与房屋主人起居、读书、休憩的空间相互交融贯通。这一居住理念,一直影响到明清时代的北方四合院住宅,及南方带有私家花园的士大夫住宅。所谓“城市山林”,即在喧闹的城市中,自有一方恬静的天光水色、林木山石。而对整座城市而言,由于建筑物并不很高大,街道两旁的树木与栉比鳞次的住宅院落中耸露出屋顶院墙的丛丛落落的树木枝冠,使整座城市掩盖在大片的绿色浓荫之下,使整座城市充满了生机。
3
在理念中把自然与人文社会融为一体的古代中国人,在建筑环境的创造上对于自然的偏好,成为一种本能的追求。秦始皇建造咸阳阿房前殿,北依渭水,南向秦岭,“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将宫殿建筑与大尺度的自然山水作大空间范围的交融。隋代建洛阳城,为写仿河汉而将洛水贯都,并使宫禁的前门紧邻河道,架“天津桥”过往。城西所建西苑内设龙鳞池,在池畔建造了16组建筑院落组群,每一座院落都是用池水曲折环绕,更在池中心设仙山琼阁。风俗渲染之下,唐宋间的洛阳城内园池鼎盛,城东南隅的大片里坊中山环水绕,名园荟萃。宋人李格非写《洛阳明园记》对此作了详细描述。
中国人还将建筑依托山形水势而建,使原本低矮的建筑物,因山势而雄伟,因水形而奇峭,此即古人所谓“托体同山阿”是也。欧洲中世纪城堡依山势而建,为的是防御。在山岩凸起之处,壁立起陡峭的城垣尖塔,与自然呈鼎足之势。中国古代建筑依山势而建,则主要是为了造景,为了在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更增添人文色彩。凡名山大壑起寺造庙,在高山之颠建屋筑舍,既增添了寺庙的神韵,也为山河增色。五岳的泰山、华山;佛教圣地的峨嵋山、九华山;道教圣地的龙虎山、武当山等,皆以峰顶峻奇的建筑群而名闻天下,因而也成为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而凭临大江大河大湖建造的层台楼阁,也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人文荟萃的胜景,如长江边的黄鹤楼、滕王阁;钱塘江边的六和塔;洞庭湖旁的岳阳楼;黄河旁的灌风楼;滇池旁的大观楼等,都是一些名垂古今的胜景。至于深山藏古寺,碧水掩画楼,更是古代中国人所极力憧憬的景观主题。
4
中国古代的风水观念与风水术,是中国巫术理性的一个典型形式。一方面风水师们将风水术聚焦在人的现世与来世的命运,及家族的兴衰、家宅的凶吉上,使风水术具有典型的巫术与迷信色彩。另一方面,风水师汇集了历代风水师的建筑环境选址与建筑造景设计上的经验,在住宅与葬地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了人不能离开自然的原则。风水师所选择的宅址与墓址,多是藏风纳气,林木滋茂,山环水护,景色宜人的地方。一处好的风水环境,就是一个极佳的自然山水环境,在这里建造房屋,造墓起坟,都使当世之人与谢世之人有一个被自然所环抱的人工环境,是一个人与自然十分和谐地相处的环境。
古代中国造园,在许多方面得益于这些造景思想。许多古典园林就是这种大尺度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写仿或缩影。因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中国园林建筑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尽管古代中国人造园的目的各有不同,但在创造一片人工的自然方面,几乎是同出一辙。因而,也使中国古典园林具有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地位,也对周边国家及远在欧洲的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园林创作产生了影响,并且获得了世界“园林之母”(有一部西方人写的园林史方面的著作,就冠以《China-the Motherland of Garden》的书名)的称誉。这些都与传统中国文化中所蕴藏着的深厚的人与自然的密切关联分不开的。
5
不同观点
“一方面要保存大自然本身的自由状态,而另一方面又要使一切经过艺术的加工改造,还要受当地地
形的约制,这就产生一种无法得到完全解决的矛盾。”
“地方却已不是本来的自然,而是人按照自己对环境的需要所改造过的自然。”
“看过一遍的人就不想再看第二遍,因为这种杂烩不能令人看到无限,它本身上没有灵魂,而且在漫步闲谈之中,每走一步,周围都有分散注意的东西,也使人感到厌倦。”
——黑格尔
黑格尔的这些观点,反映了一种全然相反的自然观与艺术观,而这种与自然相关联的审美观念上的差异,正是中西方在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问题上,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黑格尔所期待的园林的“灵魂”,也正是古代希腊人所认为的自然万物具有自己的“灵魂”,并表现出“理性”的秩序与规则的思想的一种新的表述。
6
中西方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差异,在建筑方面,主要表现在居住建筑与园林艺术两个方面。中世纪欧洲城堡建筑的孤高自傲是我们所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在意大利兴起了别墅建筑的建造,最为典型的是维晋寨别墅。这是一座中心构图的建筑,在四个立面上用四个同样的大台阶,和四个同样带有三角山花的柱廊,每个一立面都呈对称的构图,中心用了弯隆屋顶。建筑的室内,也是在中央有一个圆形的中厅,周围环绕一般的起居性空间。这一中心构图的别墅与同是文艺复兴时设计的中心构图式的圣彼得大教堂,及一些中心构图式的城堡等,都表现了同样的主题,即人是宇宙和自然的主人。人是居于中心,主宰四方的,建筑的品格也是孤高自傲的,建筑物周围的自然景观,似乎被漠视。这一时期的居住建筑周围,即使设置树木花草,也只是作为由自然环境向人工环境的过渡物而创造的,人是整个环境与空间的主人。这种高度突出人的中心地位的建筑思想,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的自然观。
文艺复兴以后,尤其是17世纪以来,在欧洲兴起的古典园林建筑,是西方人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一个极好体现。自然被加以驯化,并纳入一种人工化的规则与秩序之中。园林布局是充分几何化构图的,植物是经过精雕细琢的。园林呈对称的构图,有严整的轴线,规矩方正的水池与草坪。表现出严整规则的宇宙秩序感。园林中布置有大量人体雕塑。并用喷泉,瀑布、水池等,使水体也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效果。古典欧洲园林表现了人对生活享乐的追求。这里没有任何天然无琢的东西,所有的园林要素,都透出十足的人工趣味,所有的园林景观,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人悦目,使人享受,使人感觉到经过驯化的自然的规整与优美,从而表现了一种与中国人截然不同的园林艺术思想。
恰是在西方古典园林兴起的时候,中国古典园林也达到了自己在艺术上如火纯青的地步。一般地说,历史上的中国园林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汉魏时期,中国园林表现为自然主义的真山真水。大面积的自然山水被包容在一座大园林中,园内有狩猎的山林,有专门用来豢养外夷进献的奇禽异兽的集锦猎奇性的园区。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影响深远的表现神仙思想的一池三山式园林。唐宋时期的园林规模仍然很大。但用人工叠造园林景观的思想已渐渐占到主导地位。长安的曲江芙蓉苑是一座经过人工开挖与建造的园林。宋画中表现的宋代沐梁城外的金明池,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人工创造的自然水景园。水面的轮廓也比较规整。宋代叠造的良岳,贝}l以山景为主,尤其集中了大量造型优雅奇伟的独立石峰,使后世造园中,对叠石艺术的创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最丰富,艺术水平最高的时期。无论是明清江南私家园林,还是清代皇家园林,在园林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自然在这里得到了提炼,运用了比像、呼应、转折、迁曲、因借、衬托、步移景异、对景借景等艺术手段。园内的建筑物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建筑因山水增色,自然山水与林木花草,因园内建筑物而具有了活力。经过数千年园林与建筑创作中,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的孜孜以求,使中国古典园林达到了一个化境。而这也是至今许多西方人对古典中国园林仍然充满了兴趣,而我们仍然能够从中国古典园林中汲取建筑空间与园林艺术创作的灵感的原因之一。
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人在18与19世纪英国的中英式自然风景园的基础上,渐渐发展了现代景观建筑学。现代景观建筑学,一扫西方文化中对自然蔑视与征服的传统,极力营造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环境。现代园林与城市景观中,绿色占到了更为主要的位置,山形水貌更加保持了原有的自然韵味,自然而富于弹性的曲线运用得更为频繁而成熟。自然风景式景观环境,与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相得益彰,使一些设计成功的西方现代建筑,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韵味。而近年来,西方渐渐兴起的生态建筑,与生态景观建筑,使古老东方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梦想,得到了某种现代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