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民宿的发展已经完全偏离了民宿的本质,呈现出诸多乱象,在此吐槽一下:
1、从业者身份定位模糊
民宿爱好者、设计者、运营者、投资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这些角色无论哪一种都没有错,但许多从业者有意无意把自己的定位搞混了。错误的角色定位直接导致行为的偏离。
说起民宿,似乎所有人都想跃跃欲试。以为只要有钱,有地方就能开了。结果呢?没有专业素养的人,开了民宿不仅亏钱,还抹黑了民宿业。
2、挂羊头卖狗肉
许多人做的是旅馆客栈,但对外都叫民宿。如何起名是个人的自由,但改名叫民宿并不会让你的经营得以改善,因为骨子里还是做旅馆的思维方式。单单改名就像乞丐发下宏愿:如果有一天我当了皇帝,整条街只准朕一人要饭。
民宿与客栈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明明是自身问题,却要民宿来买单……
3、装修一下就是民宿?
随便把一栋老宅改造下,也可以叫民宿?但这只是改变外在的形式,并没有植入民宿的精神内涵。这就如同一位女孩把短发拢成长发,以期挽回男友飘逝的心。
拜托,民宿不是指那些装修古朴的冰冷屋子。民宿也是有文化的,不是你装修的富丽堂皇就能叫民宿……
4、乡土不是脏
脏和乡土不是一个概念。很多农家乐、乡村民宿,给人的感觉就一个字:脏!但他们却认为这是乡土。其实农村不代表脏,周庄、乌镇同样是农村,他们脏吗?
所以啊,有些人基础设施都没做好,还想着这是接地气、乡土,简直是大错特错。
5、只设计无经营
很多转型的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园林设计师纷纷来玩民宿。这些人做的民宿设计感十足,这也是目前民宿最吸引眼球的地方。但相对于设计而言,民宿后期的经营更重要。目前公众往往只是关注到了民宿的设计,却忽略了民宿是否盈利、能不能盈利。
空有华丽的外表,却没有吸引人的内核,这是许多民宿的通病。
6、用力过猛
民宿要突出“民”,但不要动辄就是破木头、碎瓦片、粗麻绳、旧布片、烂陶罐、坏农具。这种先入为主的悲悯情怀,貌似对乡村的尊重,实质上是对乡村的蹂躏。
许多山间民宿,总爱搞这么些名堂,弄些旧巴巴的破烂放在那里供游客欣赏……其实,游客欣赏不来的。没有文化内涵的破旧物品,没有实质意义。
7、一味模仿
看到一个民宿好,就拼命地去模仿。但自然环境等资源不同,民宿完全不具备模仿性和可复制性。你确定把范冰冰的眼睛放在你的脸上也会顾盼生姿?
现在的民宿,基本大同小异,没有自身的特色,都是拜那些只知道跟风模仿的民宿主所赐。
8、目光短浅
很多人关心自己的民宿能挣多少钱,却很少人去反思自己的民宿再过N年,是否会依然值钱?随着岁月的交替,一家逐步贬值的民宿一定是一家糟糕的民宿,主人应该蒙羞。
目光短浅的人,还是不要做民宿了,搞得民宿业乌烟瘴气的。
9、情怀再大有啥用?
民宿主不考虑运营,而是一味地谈情怀。情怀,如果是纯个人的,在内心深处好好呵护即可。情怀,如果是对外的标榜,那也需要“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天天情怀情怀,你的情怀只能让你的精神满足,而不能让消费者对你的服务满意!把消费者搞定了,再说情怀吧。
10、把民宿当兼职
许多民宿主兼职经营民宿,兼职也没有错,但既然没有主人,凭啥让客人出那么高的价格入住?你投入的是“兼职”的心,凭啥让民宿回报你“全职”的收益?如果是你忍受不住民宿运营的压力,偷偷回到城里喘口气、放松下,那是调节。如果是你忍受不了城区的工作压力,偷偷回到自己的民宿喘口气、放松下,那是调戏。
一份付出一分收获,你不用心经营民宿,只能被同行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