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咖:虹桥交通枢纽的设计故事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5-07 08:59:55
核心提示:  你知道吗,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航站楼的设计方案也经过淘汰晋级赛,九选三、三选一才最终确定了城的设计理念。2010年,虹桥综合
  你知道吗,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航站楼的设计方案也经过“淘汰晋级赛”,九选三、三选一才最终确定了“城”的设计理念。2010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西航站楼的启用与沪宁高铁的开通标志着交通史上最大规模,集“轨、路、空”交通枢纽的成功运行。从打下第一根桩到如今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是如何发展成长?昨天,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曹嘉明做客上海延安中学,为300多名高中生带来了一堂建筑的科普讲座。

  作为“探索邬达克”建筑学科普系列活动,本次讲座旨在让青少年学生在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了解国内外建筑与城市科学的联系,领略最新建筑学前沿,激发青少年对科技与建筑的兴趣,激励、孕育“未来邬达克”。


  建筑体现人文关怀

  在这里,动车呼啸而过,飞机起降穿梭,人们聚散依依,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每天为这座城市默默奉献。这座主体建筑总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辅助设施超过140万平方米的宏伟建筑,包括了航站楼、高铁、磁悬浮及数条轨交线。在这里,虹桥枢纽以64种联接的方式,56种可能的换乘模式欢迎和欢送着每一位旅客。“这也是我的建筑生涯里设计面积最大的。”曹嘉明说。

  “在设计原则上,强调功能、流线的合理安排,旨在方便旅客,体现人性化关怀。”曹嘉明介绍,“其次,造型既协调统一,又反映交通建筑个性。还要体现绿色环保、节能高效设计。强化自然通风与采光,减少设备能耗。”航站楼的设计方案就经过了无数次的挑选,“城”“穹”“翼”成为“三强”,又经过多次论证,“城”脱颖而出。“造型是内部功能的真实写照,最终确定的方案以直线条为主,虚实对比、简洁大气,表达了交通建筑的性格。”曹嘉明如是说。

  从机场到火车站只需步行数分钟,这并不是天方夜谭,当立体交通融入一栋建筑,步行换乘成为现实。12.15米的出发层、6.6米的到达换乘廊道、0米到达层、-9.5米地下大通道层和-16.5米的地铁轨道及站台层构成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五大功能层面。

  绿色策划是虹桥枢纽不得不提的一大亮点。“再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将跑道间距由原规划的700米调整为365米,是我国最近距离的近距飞行跑道。就此一项,节省了约7平方公里的土地。”曹嘉明说。“虹桥枢纽还是被动式设计。通风采光良好,空间尺度适宜。色彩上强调与主体建筑相协调,以浅色、中性灰为主,突出标识系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虹桥枢纽采用玻璃幕墙和天窗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自然采光。同时在天窗下面设置半透明膜内遮阳,来折射、散射太阳光,达到良好的照度均匀度。在虹桥枢纽的高铁站屋,自然光直接引入,节省了白天的照明耗能,又有效解决了夏季阳光辐射热的问题。

  “枢纽工程建设以经济实用为原则,以建设成为最具人性化机场为目标,在整体流线的布局上,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方便旅客进出,线路做到最直接。在修机楼正面屋面上设立露天观景平台,可以直观看到飞机起降迎送客,这一设计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以至于机场启用仅两天就挤满了‘观景’的人群。”曹嘉明很是自豪。

  近代建筑保护转换思路

  在曹嘉明看来,建筑是文化领域最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元素,整体而又集中地体现了时代精神、社会生产力、民族传统、地域特征以及社会的价值取向。建筑所反映出来的空间与时间关系,其广度和深度是其他文化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历史文化的载体,维系着城市的群体记忆。”

  据介绍,自1841年开埠以来,经过170多年的建设,今天还留存了大约二千万平方米的近代建筑,是上海的历史和文化的最好见证。对近代建筑的保护也成为这座城市面临的一个课题。

  城市发展使得城市中心区的可利用土地日趋紧张,同时拆迁费用的高涨使得粗放的大拆大建越发地难以为继。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近代历史建筑遗产面临时代发展的机遇和刻不容缓的功能转换的挑战。过去,人们仅仅看重建筑历史价值,而忽视了历史建筑在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潜在价值,被保留下来能记录历史风貌的“真古董”,必定是提升地段“身价”的独一的文化筹码。曹嘉明认为,近代建筑的保护更需要保育性功能转换。“今天的外滩与浦东陆家嘴CBD的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历史和未来在这里相聚,向全世界展示着上海城市建设辉煌灿灿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曹嘉明介绍,“外滩19幢大楼的置换是上海在保护工作方面所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现已有三分之二完成了功能转换,成为金融业办公以及高档休闲场所;同时,通过保护性修缮,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而外滩18号等一系列时尚地标的诞生,都是在尊重历史价值的前提下,遵循原设计精髓,更新功能和加固结构,使原来定位于金融性质的外滩成为了申城的时尚走廊。

8016c201a9be42ffbf82e8e6231301c0_th

  建筑可以阅读

  曹嘉明特别认同余秋雨对建筑的看法,“建筑艺术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其他艺术形式我不喜欢,可以不去展览馆美术馆参观,而建筑每天当我出门时要强迫我接受,我就不得不对它有所评价。”

  曹嘉明说,“城市更新”并非新的概念,城市总是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而今天我们要强调的是“城市有机更新”,即把城市或区域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品质提升;更加注重历史继承、持续改善;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共生共荣;更加注重公众参与、共建共享。“城市的发展如同一个人的成长,她的功能、能力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增强,但也会‘衰弱’。我们不能‘拦腰一刀’颠覆性地‘革命’,因为她仍然是这座城市,仍然是这个名字,绝不能是‘张冠李戴’式的面目全非,否则就失去了她的根基和生命。”曹嘉明说。

  在他看来,我们已经迎来了立体化城市的技术创新。“多元复合的社会形态、公共与私密空间的混合、景观与观景的营造、新型交通组织的规划、人类活动空间的多维拓展都是立体化城市的重要标志。”
 

本文标题: 建筑大咖:虹桥交通枢纽的设计故事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276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