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山林间的中国吉祥鸟——探访佐渡朱鹮森林公园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5-10 09:14:40
核心提示:  柳叶长羽,通体灰白,双颊如染胭脂般绯红近日在日本佐渡岛上的朱鹮森林公园里,记者近距离领略了朱鹮的优雅和秀美。  不仅
  柳叶长羽,通体灰白,双颊如染胭脂般绯红……近日在日本佐渡岛上的朱鹮森林公园里,记者近距离领略了朱鹮的优雅和秀美。

  不仅在朱鹮森林公园内,在佐渡岛的乡间稻田里,运气好的话,人们也常能看到野生朱鹮的俏丽身影。然而,如果不是因为来自中国的朱鹮,日本早在1981年就彻底告别了野生朱鹮。

  佐渡岛曾是日本朱鹮的栖息地。岛上的山林河川、村落稻田为朱鹮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它们在村落附近的山林中筑巢,在水田和湿地中捕食。

8847042_1435133505151_mthumb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现代化进程,朱鹮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战后,日本现代农业将“农药和化肥万能”奉为圭臬,导致朱鹮的食物锐减,曾遍布日本各地的日本朱鹮数量逐年减少,走向灭绝。

  1981年,为抢救朱鹮,日本将佐渡仅存的5只野生朱鹮(一雄4雌)捕获,送至佐渡朱鹮保护中心进行人工饲养。这宣告了日本野生朱鹮的绝迹。

  22年后,这批野生朱鹮中的最后一只幸存者“阿金”在36岁高龄(相当于人类百岁以上)老死,标志着日本血统的朱鹮彻底灭绝。

  就在日本野生朱鹮绝迹的1981年,中国在陕西省洋县山中发现包括幼鸟在内的7只朱鹮。在中国民间,朱鹮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


  朱鹮在中国得到精心保护和繁育。1998年,中国将两只朱鹮作为礼物送给日本人民。之后,又有3只朱鹮作为友好使者从中国送往日本,并在佐渡朱鹮保护中心实现了人工繁殖,创造了“朱鹮奇迹”,使朱鹮文化在日本得以延续。

  事实上,朱鹮在日本历史和文化中早已烙下深刻印记。关于朱鹮的最早记录可追溯到720年的《日本书记》。日本列岛许多地方都有朱鹮的影子,一些地方甚至将其视为害鸟。日本环境学者石弘之在《回归野生的朱鹮》中介绍说,在青森县的《八户藩日记》中,有“代官所报告,朱鹮四处破坏农田,非常令人为难”的记载。藩主答复代官说,同意借给受害的3个村庄3支火枪,条件是“除朱鹮外,不许射杀其他鸟类”。

  现在,在朱鹮森林公园内的“朱鹮接触广场”有很多朱鹮,饲养员们希望这一珍稀鸟类能够在野外环境下生存,搭建了十分接近大自然的环境。在这里,朱鹮从飞翔到捕食以及筑巢都被记录下来以供研究。

  公园内还设有“朱鹮展示资料馆”,通过文字、影音、标本等资料展示朱鹮,并介绍如何对朱鹮进行保护,以及如何让它们重返大自然。

9029451_1435538051689_mthumb

  据估算,日本共有284只朱鹮,其中佐渡岛上有281只,另外3只从佐渡飞往了本州。佐渡市政府官员岩崎洋昭告诉记者,佐渡市与陕西洋县经常有交流。“朱鹮的饲养和繁殖由中央政府负责,我们的交流则主要围绕如何利用朱鹮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岩崎说。

  如今,朱鹮已经成为当地最耀眼的一张“名片”。朱鹮形状的邮筒、吉祥物以及以“朱鹮”命名的清酒、牛奶等食品在岛上随处可见。岛上居民告诉记者,大多数游客都为朱鹮而来。

  据岩崎介绍,佐渡地方振兴中做得最成功的就是旅游。“我们曾提出,到2019年将外国游客数量从2011年的1510人次增至5000人次。这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岩崎说,期待朱鹮能进一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奇迹”。
 

本文标题: 日本山林间的中国吉祥鸟——探访佐渡朱鹮森林公园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279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