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寺位于高家堡西街北侧,旧称大兴寺,因临古城西门,俗称西门寺。
独特
旧时,西门寺内大雄宝殿、伽蓝殿、天王殿、韦陀阁、弥勒龛、钟鼓楼、禅堂等建筑一应俱全,解放后寺院衰落,但正面供奉着佛祖的大雄宝殿主体建筑依然完好,主殿脊顶上矗立着的小型藏式佛教白塔表明其属藏传佛教寺院。
这座覆钵式白塔,虽然建筑体量较小,但外形与五台山的白塔、北京北海白塔颇为相似,虽然不知其建筑于何年何月,也不知其历经了多少风雨侵蚀和战争劫乱,在解放后至今未曾进行过维修,其仍保存完好,足见其建筑牢固,结构谨严。主殿斗拱精美,雕刻有龙、象,这在神木古代建筑中还是少有的现象。
“明修长城清修庙”是陕北在明清不同朝代的时代特征。当清代“内边疆”最终消失,蒙汉民族融合加快,高家堡的军事防御功能淡化,商贸逐渐繁荣起来,雄厚的财力促动了一轮规模较大的寺庙建设。城墙上的敌楼、角楼等防御性建筑分别改建为三官庙、魁星楼等宗教场所,城内外各类寺庙基本齐全,寺庙香火更加旺盛,宗教活动更加普遍,宗教文化更加繁荣。
由于高家堡地处陕蒙边界,随着蒙汉宗教文化交流频繁,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在庙宇建筑中采用藏传佛教建筑风格特点的藏式喇嘛白塔,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变迁
据说在解放前,西门寺颇有盛名,信徒众多,且在高家堡、草湾沟村,直至蒙地边界均有庙属的土地,并有固定的种地、收租的长工和火工。农历七月十三,西门寺有法会,这一时期,西门外同时举办骡马大会,远近的蒙汉商客前来交易,也在西门寺进香礼佛。
解放后,由于西门寺属于公有房产,每当学校办学规模扩大,都会借用庙产办学。1957年,高家堡中学成立之初,西门寺暂时被用作学生住宿的地方。以后,供销社还在此处做为食品加工的场所。上世纪90年代,由部分房屋因年久失修、厢房失火等原因毁损倒塌,院内杂草丛生,大门紧闭,一派萧然。
新生
西门寺是高家堡保留较为完整的一座寺庙建筑,也是历史文化名镇的一处重要古建遗存,是研究高家堡宗教活动和社会历史状况的实物资料。在高家堡成为知名旅游目的地的今天,将西门寺打造成为一个有特色的景点,具有重要意义。今年,高家堡西门寺保护修复工程,已列入县上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目前,神木文旅集团已启动西门寺修复工程项目建设。不久之后,西门寺就会重现庙宇庄严、香火旺盛的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