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咏楼东北侧发现金华古城墙砖,上有“兰溪州造”、“金华县”等字样,这是首次发现元代“兰溪州造”城墙古砖,它为何会在八咏楼护坎墙里
几块残垣古砖,多少金华往事
古城墙,是金华古城遗失的记忆。它们曾经屹立在婺江边长达千年,有着“两浙城池惟婺为首”的美誉。
随着历史变迁,如今仅有的几处古城遗迹,要么满载岁月的尘埃,散落在街边及沿江一带,要么隐匿在堡坎、基石内,与繁华毗邻,却鲜为人知。
近日,金华市文保所在清理八咏楼东北侧的护坎墙时,发掘出了一批古代城砖,许多砖上都印有“兰溪州”、“兰溪州造”、“金华县”、“大城”等字样。
兰溪造古砖怎么到了金华?为何又藏身八咏楼护坎墙里,它们身上有什么秘密?
“兰溪州造”古砖
是哪个朝代的
今年8月初,金华历史名楼八咏楼闭馆维修。就在几天前,文保所工作人员在拆除八咏楼东北侧一段护坎墙时,发现了镶嵌在其中的一批古砖,其中有20多块古砖铭文清晰可见,以“兰溪州造”居多,还有“兰溪州”、“金华县”、“大城”等字样。其中 “兰溪州造”铭文城砖还是第一次发现。
昨天上午,记者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进入正在施工的八咏楼里,在东侧的护坎墙上,看见许多裸露在外的古砖,一些镶嵌在墙体中的古砖,拂去上面的青苔和泥块,露出了“兰溪州造”字样。
金华市文保所所长蒋金治说,他很早就发现《光绪金华县志》里记载,清末时,蓉峰书院旧址(今八咏楼东侧)残垣上发现了“兰溪州造”铭文砖,被人当做收藏品。
不过实物还真是第一次发现,让他不免有些激动。初步推断,这些“兰溪州造”古砖是元代的。
拆除下来的部分铭文古砖,已经移交文保所保管。等八咏楼修缮完毕,将会放在其中陈列展览。
“古砖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通过研究不同的形制,用砖配料、烧制、成型等,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字砖信息就更多了。”蒋金治说,“这批铭文砖的出土,为进一步研究八咏楼和金华古城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金华城墙的砖
为何由兰溪造
根据历史沿革,兰溪自唐代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建兰溪县,元代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为兰溪州。从名称上可以看出古砖就是这段时期造的,距今至少六七百年,到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兰溪复为县。
史料记载,元朝行政区划是行省下辖路,路领府、州。府、州辖县。
兰溪文史专家胡汝明研究,元代时,婺州改为婺州路,当时兰溪市是婺州路唯一的州,相当于现代副地区级,金华有句老话,“小小金华府,大大兰溪县”,说的就是古代兰溪经济比府治所在的金华发达,这次发现多块“兰溪州造”、“兰溪造”城砖也印证了兰溪经济实力在当时较为雄厚的事实。
那么,这些古砖怎么到了金华?
“很有可能是捐赠的。”蒋金治推测,明代以前,金华子城城墙需要修建时,会向各个县“摊派”城砖制造任务。2000年前后古子城开发时,就有人发现过八婺各地县名的铭文城砖,如“稠州”(即义乌)、“武川”(即武义)、“丽州”(即永康)等,此次发现的“兰溪州”城砖也属于该类城砖。
比如,南京古城墙也曾发现印有“金华郡造”的古砖,这同样是由金华捐送的。
明代以后,金华修缮城墙时,由金华府统一筹措资金修建,城砖铭文也变为了“大城”、“府城”等字样,也印证了子城城墙屡毁屡建的事实。
古城墙砖
为何到了八咏楼
史料记载,唐开元年间,金华就开始建城墙,距今有1100多年历史。到了明、清时期,古城墙曾多次修筑,全长达到5600多米,有“两浙城池惟婺为首”之称。
然而抗战时期,金华连遭侵华日军飞机轰炸。为防空和便于居民疏散,城墙绝大多数都被拆除。只剩残留的几段城垣和散落各地的古砖。
这些古砖见证了金华历史上最悲壮的瞬间,它们为何到了八咏楼护坎墙里?这或许和金华历史上一段极其惨烈的历史有关。
1646年4月,清兵围攻金华。明末金华守将朱大典把守八咏门,与清军血战3个月,最后弹尽粮绝,清兵轰破城墙,大举杀入城内。
大部分守城将士战死,朱大典召集家人、幕僚32人,围坐在军事指挥部———金华八咏楼的火药库旁,点燃了所有的炸药以身殉国。
蒋金治推测,这次战斗中,八咏门遭到极大破坏。清代在修筑现在的八咏楼台基时,将古城墙所用城砖砌入其中,从而保留到了今天。
千古风流的八咏楼因为朱大典及其家人的壮举,也添上了绚丽的一笔。如今八咏楼下,还有一处朱大典殉难处,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有人来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