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龙屋依地势建于山的斜坡上,正面望去,像一把龙椅,周围的围屋形成龙椅的圆形椅背,中间正屋就是椅座,而中间的花阶,就是那龙椅上的小靠垫了.龙椅是真龙天子皇帝的,房屋将其围在中间,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围龙屋”。
这么一说,倒也是蛮像的,广东省梅州市现存的客家围龙屋总数有两万余座,一般都有二百年乃至六百年历史客家围龙屋在风水上非常有讲究依山而建,且大门都会有风水塘是利于人丁兴旺因山管人,水管财。梅州南口侨乡村就有很多风格各异的围龙屋南华又庐以造型独特,外观宏伟大气在群屋之中显得格外亮眼也是目前发现规模宏大、装饰精美的客家围龙屋代表之一。
南华又庐的创建人为潘祥初因早年生活贫困,漂洋过海到印度尼西亚谋生后又在香港等地做生意凭借着优秀的才干,很快发家致富便建立南华又庐,从建造到落成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在光绪30年(即1904年)全部完工,由于远祖南口潘氏先有“南华庐”,而潘祥初喜爱传统,所以此处叫“又庐”,南华又庐虽然建造于清朝末,但在建筑设计及用才上表现了许多先进性,采用中轴对称的传统平面布局。
由门坪、外围墙、堂屋、后庭院、横向枕屋、周匝弧形后花园组成成为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因潘祥初有六个妻子,生有八子四女,所以分为八堂,设八厅八井(天井),为八子八门八院八户真是发发发发呀~。
全屋共有164间房,其中枕屋46间,大小厅堂几十个,加以上、中二堂的大厅和中央的天井,即所谓“十厅九井”,南华又庐又有“屋中屋”支称呼,因为各堂既可独立又可连体,四通八达的设计令人拍案叫绝。
南华又庐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教授潘百思,获得诺贝尔奖、联邦德国高级科学家特别奖、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等重大奖项的潘毓刚,及潘毓刚五、六位博士学位的亲兄弟。
满屋的雕龙画凤,也是南华又庐的特色,在百年的历程当中,有些浮雕和画作已经被破坏,还有一些幸存下来,文化大革命时很多雕粱都被毁了,铁窗、铁门也在大练钢时代被铲除炼钢,(铁门没铲除前的正门)。
十八年的建造,百多年的沧桑,南华又庐不仅仅是一座简单的客家民居,更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是客家文化传承的无言的见证者,斑驳的墙壁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百年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