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咱平阴县的南崖村榜上有名,成为济南市第二个入选该名录的村落。
南崖村,(“崖”字在当地按地名异读作 yái)全称为东峪南崖村,隶属济南市平阴县洪范池镇,位于东依大寨山、西靠云翠山的东扈峪中。因此东峪南崖村又称东扈峪村,是因为春秋时期的古扈国遗址就位于这里。据史料记载,宋代已有此村。
村内现保存有多条古街巷,明清建筑很多,古桥、古井、古树、古城墙、古庙、古祠、碑刻、石雕等遍布其中,是江北为数不多的古村落。
村中原为三个自然庄落,高家庄在北,万家庄在南,中间是崔家庄,各庄单独成体。但为了防备战乱,三个庄又连为一体,筑成一个大的城池。
1967年,为防外侵,当地村民曾在门上备足了20地排车乱石头,下边架起了轻机枪,120名基干民兵严守大门。1970年后,自古南崖一条路的历史才得到解决。
沿连接公路的街道往西走,掠过外面几排翻新的房屋,眼前便赫然出现一片老建筑,这些老建筑与一般深山里古村落通体采用石制的风格大不相同,这里的房屋多以石头为框架,用黄土夯成,白灰沙石房顶是平的,并不起屋脊,还有很多院中建有土楼,极具地方特色,这在整个中国民居建筑中自成体系,是鲁西南灰顶黄土房的典型代表。
村内掠影
文昌阁,位于村子的西北角,下面是原来老村圩子墙上的一座石门。文昌阁和城门为连体建筑,阁内塑像为新修。石头拱门修建于清康熙22年(1682年),门下是已经被磨的发亮的青石板路。
城门下一条很长的青石板路,一公里左右,碎石板被磨得锃亮,仔细观察时发现,这石板路是一截一截的,据说历史上南崖村有一条村规,谁犯了错就要被罚修一段石板路,受教育的同时又方便了村民的出行。目前保留的这段1000米左右的青石板路也成为古村的标志之一。
立交桥,位于文昌阁东50米,上通南北,下通东西。桥身全用大型青石叠砌而成,历尽风霜雨雪,未曾损坏。桥北头有桥头堡,此桥应建于清朝初期,具体年代不详。桥的正东原有高家的大戏台。
高家大门,又叫围子门。白礁石砌垒,下方上圆,前脸拱形,并由三块弧形石组成。门顶石拱结构,门楣雕以双龙连环暗珠花纹,三拱成洞。
高家楼,在万家街上,院门修建得十分精致,为三进三出的大院落,上下原为三层现保留二层,建筑风格独特,做工相当考究。
高家祠堂,位于文昌阁南侧,坐北朝南,堂前立有光绪八年所立《高氏祠堂碑记》。据说高家祖上为孔子72贤的高柴,孔子赞他明大义善保身,所以高姓的辈分依孔家而论。
在万家街的最西头,有一座关帝庙,岌岌可危的样子,庙上镶嵌有对联两幅,一幅为“圣神兼优凌云浩气镇乾坤,文武双全保汉忠心贯明月,”另一联为“忠义遐流处处风调雨顺,英灵镇清处处国泰民安”。此庙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庙前原建有过街棚,现已倒塌,过街棚先后于乾隆17年,乾隆55年,嘉庆11年修了三次,均有碑刻。
佛爷庙在一胡同里。佛爷庙极小,重修于民国27年(1938年),近几年村民又自发重修,原《重修佛爷庙碑记》完好。
除了这些外
院墙上种植的仙人掌、通往村外的小路、武举阁、无梁殿、稳水池、以及各种典型的农家院落等等,保存的都还算完好,这让南崖村愈发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