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洁冰清、四平八稳、雕梁画栋……这些我们熟知的成语或者俚语很多都与中国的古民居文化相关。看中国的古建筑,特别是古民居建筑,要从三个角度去看:民族、民俗、宗教。”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唐岛湾湿地公园里的“中国院子”项目日前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讲座,吸引不少对古民居建筑文化感兴趣的参观者。本次讲座,由国内著名古建筑收藏家、中国院子文化顾问姜伟担任主讲,以中国院子内的44栋明清时期古民居和古建筑构件藏品博物馆为立体课堂,从古建筑的外形特征、文化基础出发,讲述了古民居建筑中所包含的宗族制度、儒释道文化、等级制度,以及古人的婚嫁、奔丧、祭祀等风俗日常。
看文物,“文”在先“物”在后
位于中国院子南方园区的12号院落“积善余庆”,是一栋原址位于浙江东阳的清代晚期古民居建筑,近百件明清及近代的古建筑构建、家具正在院内展陈,从形神兼备的雕梁画栋、牛腿花板,到镂刻精致的鎏金闺床,古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参观者眼前一一展开。
“古代的女孩子们13岁挽发髻、14岁可以出嫁了,女子出嫁也称为出阁,阁就是指的闺床前面这个像屏风一样的门档,未出嫁前闺阁是她们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古时富贵人家在嫁女时,都会将床作为重要的陪嫁物品,因为古人认为房子和床最能体现家族的财富实力,这个习俗在南方许多地区仍旧盛行。在古代工匠中流行一句话,叫‘千工床、万工房’,就是说3个工人工作365天才能打出一张好床,床上门帘、挡板都可以根据主人要求,通过匠人的巧手尽可能地赋予所有美好祝福,所以耗工耗时的床是财富的象征。”姜伟在讲解的过程中,告诉大家:“在去欣赏一件文物的时候,要先看文再看物,物品上的文字、文化内涵及背景,才是物品最有价值的部分。特别是古典家具,大多数人关注椅子的材质是否名贵、年代是明还是清,但桌椅板凳的用途制式反映的是古人思想与生活,现在这间房的几案摆放就十分讲究,一个条几放上四个瓶子再加一个八仙桌,就叫‘四平八稳’,是古时家中客厅规矩摆法,瓶子摆放也大有讲究,要有两个可以放官帽的‘帽瓶’,寓意父子仕途,要有两个可以插鸡毛掸子的花瓶,寓意母女持家。”已至古稀的专家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日渐淡出大众视野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活娓娓道来。
听历史,戏台祠堂都是故事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古民居是古代民俗文化的缩影,姜伟说:“保护古民居,就是为了留住那些珍贵的民俗文化,小到房子里的摆件角雕,大到建筑的选址规制、功能布局,处处都能看到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文明,我年轻的时候喜欢世界各地到处跑,游历了八十多个国家,上了年纪越发痴迷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越看越有意思。举个例子,大家在逛古建筑遗迹的时候,普遍都会发现祠堂前一定会有戏台,村村户户也都会建戏台、组戏班。中国院子里也有祠堂和戏台的建筑,这也是源于古时民俗文化,在祠堂举行祭祀的时候,要请戏班子唱出戏给祖先们听表示尊敬与祭奠;家里老人过寿,要请大家听戏,聚在一起热闹热闹;或者,我把你给得罪了,想跟你和好缓解下矛盾,我就可以请你来家里听戏,听一出《负荆请罪》或者《将相和》,不用直说你也明白我的心意了。你看,古人多会来事。”
整场讲座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所涉及的建筑、历史、人文、宗教知识博纳古今,讲解过程中,不断有参观嘉宾发出“原来如此”的感慨,樊女士带着一家四口一起来听的讲座,她说:“今天才知道,我原来常用的那么多成语都是从古建筑里面衍生出来的。比如,屏风古时称为‘萧’,有分隔里外的作用,‘祸起萧墙’就是指内院出事儿,非常生动。”在讲座结束后,不少古民居文化发烧友余兴未尽,与古建筑专家畅谈半小时后才匆匆结束。姜伟表示:“这次活动让我十分感动。我没有想到现在的年轻人会对古建筑和其中的各种文化如此感兴趣,提的问题也很有深度。通过中国院子这个平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古民居文化。”
逛院子,老院新颜整装待发
据悉,中国院子自今年5月29日试运营至今,几乎每天达到预约,圈粉众多。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开园活动结束后,中国院子持续举办了“《凝固的时空》琥珀标本展”、“古建筑构建展暨古典生活场景复原展”、奇石文化展、城市主题摄影展等高质量的文化展览展示活动。在暑期,中国院子项目将作为国学研学基地,通过与研学组织、小记者团们合作,共同促进少儿传统文化普及、丰富学生课外教育。
并且,为了更好传播古建筑文化及其所蕴含的传统民俗礼仪,中国院子将原有的“古建筑构建展暨古典生活场景复原展”重新打造,升级为“古建筑构建博物馆”,在原有展品基础上,新增40余件精品古构件,并增设纪录片放映厅、文创产品展示区,预计八月上旬可正式对外开放,并会不定期举办专题文化讲座。届时,可通过官微“唐岛书房”预约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