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人来说,旅游是快乐但很痛苦的事情,要比上班累得多。于是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大假期间不出游了。但经济发展了,人总是要换个心情,总是要休息的。
尤其是有老人孩子的家庭,再累再辛苦,周末总要排个时间,弄个就近游,开阔一下孩子的视野,安慰一下带孩子的老人。于是我们看到,这些年,郊区游发展的非常迅速,动辄出现日流量上万甚至上十万的新开发景区。
但目前这种发展方式,正在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中。初级阶段就是完完全全的农家乐。到乡下吃顿饭,体验一下乡村生活,带着很多不满意离开:厕所脏、环境差、服务一般,没法长停留。所谓中级阶段,就是陆陆续续有统一修建的项目了,由于系统开发、系统管理,让人感觉好多了。但是也远离了纯正的乡土生活,不够“土”,又不够“洋”,体验起来差点味道,规范上也很难说到位。
前两个阶段,都是乡村生活低于城市生活,感受一下可以,长呆肯定受不了。
但目前第三个阶段已经开始兴起,就是对乡村文化的极致追求。通过设计和文化营造,打造非常深刻的文化体验,完全高于城市生活,形成“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的思维变化。这种变化往往通过一个载体来实现,那就是民宿。
民宿几乎百分之百不是农民和一般开发单位进行的开发,前者开发的准确说应叫主题酒店,后者开发的准确说还是农家乐。真正的民宿,往往是文化和思想上高于普通人的个体和单位,修建并且运营的。单个民宿往往单做一种文化,又是集餐饮、住宿、休闲于一体的。在民宿订间房,东西一放,喝喝茶,遛遛弯,看看春耕秋采,体验四季不同。于是就有了多停留点时间的想法。就有了住宿的需求:虽然离家不远,但换个环境,也不用那么赶。目前来看,这个需求蒸蒸日上。
但就一家民宿的话,这个区域还是很难振兴的。单一文化,体验过了也就过了,下次再来?再住?就没了道理。但如果区域有几家甚至几十家民宿,各自提供各自的、完全不同的文化体验,客人下次就还想来。毕竟来就是体验的,上次看旁边有其他家的民宿,风格完全不同,也很有意思,也想去试试。于是前次入住就是后来消费的广告了。
所谓的丽江、大理的消费文化,也就是这么形成的。外地人带着高于一般人的审美和体验标准,把本地文化深深挖掘又重新演绎,又完全是各自个性化的演绎。你呆一个店只能体验到这种演绎的千之一二。于是下次还是想来,久呆不厌。
乡村振兴肯定是人的振兴,是现代社会对乡村生活的重新演绎和回归,但回归需要载体,由民宿形成的民宿集群,就是很好的载体,不仅对乡村生活进行高标准的演绎,而且是丰富多彩的演绎,是高于城市生活的演绎,这种体验的极致性和多样性,会对城市生活的人群形成很大的吸引力,这就促成了乡村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