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与传统美学艺术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8-10 10:30:38
核心提示:唐代大诗人、大画家王维深谙佛学,他的《袁安卧雪图》,竟将一丛芭蕉画在雪中,时空发生了严重的错位。

  唐代大诗人、大画家王维深谙佛学,他的《袁安卧雪图》,竟将一丛芭蕉画在雪中,时空发生了严重的错位。这种构像方式与魏晋著名人物画家顾恺之画人物颊上加三毛以增生动传神的构像方式相比,有本质的不同,顾氏基本是写实,夸张只是应画中人物构像生动的需要,而王维的雪中芭蕉画境迥出于天机则完全是为了揭示某种精神境界。



  王维所主色空不舍不离的观照方式,契合于禅宗的对法,似无可怀疑。《袁安卧雪图》在美学史上意义重大,它标志着禅宗对传统美学和传统艺术的突破。从此,意象可以是写实的,在自然巾有其范本,是固有传统,也可以是喻象,在自然中没有其范本,为新创。


  禅宗追求的是个体的某种觉悟境界,在这种境界中自己也成为佛。如果执着于空无,那么主体的解脱是得不到证明的,因此只有采取色即是空的相对主义方法,将色和空、性和相统一起来。这种统一必然体现为境界。境界一方面是心境,另一方面又是喻象,不仅是自己悟,也可以诱导别人悟。



  境界(悟境)有如下特点。其一,它是出世间的,是空观的产物。其二,它是悟的,是刹那的心灵经验,是独特的(禅的经验始终是当下而独一无二的)。其三,它是内化了的意象(也可以是动作、姿势或表情)。其四,该意象是真如或般若的喻象,是超绝对时空的。其五,该意象有时是以时空错位方式组合而成的。


  境界的意义非同一般,后来王国维就是以境界概括中国艺术的美学特征。禅宗主空的自然观与看空的人格观两相结合,通过感性去“证”和“悟”精神本体,孕育了一门全新的美学:心造的境界一意境。它所贡献于中国人的,是一种极其精巧细致、空灵活泛和微妙无穷的精神享受。它重新塑造了中国人的审美经验,使之变得极度的心灵化,相对于庄子的逍遥传统,也许可以称为新感性。



  境界一意境作为美学史的概念,应该在禅宗起来以后,在唐代才告成立。我们从唐代以后美学和艺术的发展中看到,禅宗的喻象方式向中国的山水画、与意画导入了精神的深度,使之心灵化和境界化:向中国诗歌的缘情传统导入了更为虚灵空幻的意,最终形成了诗的意境。


 

本文标题: 中国禅宗与传统美学艺术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323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