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第十三届文博会华侨城锦绣中华民俗村分会场在表演京剧《锦绣芳华》。
②非遗传承人在制作皮影戏道具。
③非遗传承人在制作扇面。
作为连续多年的全国“文化企业30强”企业,华侨城集团坚持以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为主导,实现多种文化产业经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2016年营业收入达536.2亿元,其中文化产业相关综合收入合计占全年总收入的六成以上;集团利润突破90亿元,资产规模超1700亿元。
文化为核打造特色小镇新样本
10日一大早,记者走进华侨城旗下的文博会甘坑新镇分会场。
坐落在深圳布吉街道的甘坑客家新镇,以其独特的客家风情和丰富的文化活动,堪称深圳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小镇的特色文化产品——客家凉帽,给来宾留下深刻印象。
凉帽,曾是客家人祖祖辈辈的副业,凉帽生意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火遍东南亚,随着时代变迁,因没有市场价值而逐渐被冷落。2011年,凉帽被深圳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受益于华侨城对甘坑新镇的创新开发,特别是凉帽IP形象的打造及推广,让这项古老传统的手工艺焕发新生。凉帽匠人张师傅告诉记者,打算翻修制作间,面向大众招收学徒,让更多的人观赏制作凉帽的乐趣,让凉帽手工艺继续传承下去。
在甘坑,得到新生的不只是凉帽。甘坑新镇由华侨城旗下子集团——华侨城文化集团开发运营。华侨城文化集团以“中国城市文化运营商”为战略定位,依托客家文化,特别是以凉帽为核心元素,打造了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近期,华侨城文化集团还将陆续推出小凉帽乐园、主题酒店、VR影院等文化旅游产品。
作为深圳首个文化新镇,这个小镇也是华侨城构建的首个新型城镇示范基地。该镇通过产业园区和旅游、金融互动,将集聚上千家创新文化科技企业,向甘坑输入华侨城所擅长的创意和管理,把传统城镇改造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小镇。
以甘坑新镇项目为起点,以“文化+旅游+城镇化”为模式,华侨城还向全国广泛布局,先后在深圳启动大鹏所城、凤凰小镇、光明小镇等十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在四川,签约安仁、天回、黄龙溪三大名镇;在海南,布局了三亚天涯小镇、文门村以及中廖村等项目;在北京,签订斋堂小镇、十三陵大明文化城等项目。华侨城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肌理,挖掘文化底蕴,把新型城镇化和特色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打造新型城镇化华侨城样本。
产融创新擦亮文化产业招牌
华侨城在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与国开行、中保投战略合作,获得了数千亿元金融支持。在云南,华侨城通过战略重组方式,控股云南世博集团、文投集团两家地方国企,整合了云南六成的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并获得上市公司平台“云南旅游”。
华侨城与云南的深度合作,是基于产业发展、改革创新的需要。今年,云南省制订了全域旅游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在“十三五”期间通过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形成一批全国性旅游产品、国际性旅游品牌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给全域旅游开发提供支持,云南最终选择华侨城来推动“大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和大资金介入”的三大战略。
下一阶段,华侨城将通过云南智慧旅游项目——“云南旅游E卡通”,统筹20多个4A级以上景区及其市场运营,以旅游资产证券化手段,构建“旅游+互联网+金融”大平台,实现产业策划、运营管理和金融资本全要素整合,进而推动云南旅游产业升级,迅速培育出国内名列前茅的旅游企业。
以人为本诠释新型城镇化内涵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华侨城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项目,让城镇化真正做到为民众谋福利,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以甘坑新镇为例,华侨城坚持以“人”为核心,当地村民以村集体股份公司的形式与企业合作,充分保障村民的利益,推动共同富裕。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华侨城坚持“去房地产化”战略思考,与城镇居民实现共同富裕,为当地输入创意、资本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和形态,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并致力于保护当地传统文化,在当地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对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态的保护,在其他项目中亦有体现。以多民族聚居的云南为例,华侨城在管控元阳哈尼梯田等项目时,对当地原生态民族建筑、音乐、习俗等文化形式,保持高度尊重和敬畏。对多元富饶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保护和发展,是华侨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基本原则。
如今,借助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东风,华侨城将不断探索实践“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模式,搭建文化产业联盟、互联网金融联盟、特色小镇联盟等更多产业共享平台,建立合作共享机制,深挖中国文化内核,拓展文化产业外延,传承文化遗产,集聚新型产业,以整体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跨越前行,让更多的人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