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如今特色小镇在国内建设的风生水起,那么如何科学创建特色小镇?
第一,要区别对待东、中、西不同地区的发展重点。
东部地区重点的是控制规模、提升存量、防止大拆大建,如浙江经验就是核心区建设控制在1平方公里,控制范围控制在3平方公里;中部地区则重在找准产业方向,明确市场定位,找准发展的动力;西部地区要注重发展特色乡镇,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
第二,要精心策划和找准定位。
精心策划是要突出小镇的特色,聚焦优势产业、独特文化内涵等因素,立足自身的优势,强化突出特色,如莲花湾的拈花小镇,定位就是禅文化,打造禅意的度假小镇。还要基于现状基础,充分挖掘潜力,基于小镇的自然、景观、民俗等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去粗取精,找到特质,如古北水镇是在本身有司马台古长城的优势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打造成为京郊最具北方特色的度假小镇。
第三,要在现状产业基础上提升和发展。
要借势特色小镇的人气和资源集聚优势,拉动、促进小镇的产业发展,完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构建合理的产业集群,打造竞争优势,扩大产业影响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四,要严格控制建设规模。
规模要小,小才能精,小才能美。特色小镇建设应该走精明收缩的道路,小城镇规模较小,避免建设规模过大,反对粗放式、快速式、一窝蜂的建设。要紧凑布局,遵循建设紧凑布局和集约建设用地的原则,避免摊大饼式或脱离现有产业分布人为划定建设区。鼓励分期建设,反对一次成型,建一个成一个,要有高标准和长远性,可放慢建设速度,但要保证质量,分期建设还可以保证特色小镇在风貌和形态上的多样性。
第五,打造地域特色的宜居环境,传承重塑小镇文化,聚集人气和活力,防止鬼镇的出现。
要打造宜游宜产的旅游环境,挖掘旅游题材,对接区域市场需求。还要提升和共享服务水平,特别是服务社会事业,设施建设要与镇区结合,共建共享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体系,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成为整合资源、集聚创新和特色产业的“新载体”;服务于周边村民和居民,统筹布局,互通互联,完善补足城乡服务设施体系,促进服务设施向周边的农村延伸。
最后,要构建信息通达的智慧体系。
首先就是要绿色发展加生态低碳。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布局形态、建筑技术都应该采用绿色化和生态低碳的发展思路和标准,基于绿色低碳和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结合的“智慧城镇”是面向未来的全新的城镇形态。智慧发展就是互联网加小城镇的二者完美结合,通过信息的便捷,释放空间对人的约束。智慧手段也能够促进产业的发展,对接更广阔的市场,服务更多人群,用智慧系统的提升镇区的服务水平。